榜样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为持续讲好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退役军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故事,进一步营造尊重退役军人、尊崇军人职业的良好风尚,推动形成先进典型引领感召,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员工站在前列,担当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不断开创干事创业新境界。医院官微特推出【八一特辑】专栏,定期推送医院退役军人在各条战线上持续奉献、砥砺奋进的典型事迹。
“放轻松,这个介入手术很快的。”杨清峰主任做治疗,一般不用大动刀戈,而是在影像指导下,用一根针、一根导管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虽然同样的操作已经进行很多次,但是每一次治疗前治疗后的详细检查,他都不敢轻视。
作为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介入科、疼痛科副主任,杨清峰主任曾经是一名空军部队的军医,现在虽然脱下了军装,但脱不去的是担当,从一名正团级军医成为“民医”,变的是称呼,但不变的是使命和那颗医者仁心。
01 梦实现的时候
1985年,出生于河北省的杨主任高考考入第四军医大学空医医学系。对他来说,考入军医大,这不仅意味着他毕业后将会去空军部队做军医,实现他的军人梦,还让他有机会更好为国家做贡献。
部队是一块特种钢,而军医应该是特种钢中优质部分,它们都需要不断地冶炼。作为军医要像大浪淘沙一样不断地去除思想上的杂质,而留取精华。6年制的本科生涯很快就结束了,1991年杨主任直接被分配到空军机场,守护着飞行员的身体健康。
02 提高能力,守护战士健康
军医,既是军人又是医生,既是解放军战士,又是白衣战士。“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这是口号,也是要求。”在平时训练中,飞行人员劳动负荷、运动生理、健康维护、营养保健、疾病防治、健康鉴定都是杨主任的工作内容,他要掌握其疾病特点,以便在工作中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更好地为战士服务。
一次,有位飞行员出现肚子疼痛,经过检查发现为急性阑尾炎,时任卫生队队长的杨主任随即采取措施,为其救治。经过休养该飞行员最后重返蓝天。“若不及时发现,在空中发作,那后果不堪设想。”他表示,飞行员的身体状况,是直接影响飞行训练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一名好的医生不能只会“有病治病”,要能够防患于未然。在训练之余,杨主任一直投身于航空卫生保障知识的学习中,科学地处理任务、安全、身体三者的关系,千方百计竭力帮助飞行人员战胜疾病,想方设法尽量延长他们的飞行年限。
03 转业不转行,我就喜欢当医生
2007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杨主任脱下军装,告别军营,来到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介入、疼痛科工作。“我很喜欢当医生,医生可以治病救人,可以使人不得病,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转业不转行,这是他的坚守,也是他的初心。而介入与疼痛科是当时他最为感兴趣的专科。“用一根针就能缓解腰椎盘突出的疼痛,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制定了目标,就要付诸行动,只有敢拼才能发展。为了探索奥妙,面对于与空军医学系截然不同的介入、疼痛科,杨主任亦是如此。买书、看书、长期的临床实践……让他从一名全科医生转变为一名优秀的专科医生。
04 一根针、一根导管,打通患者“生命线”
在机缘巧合之下,杨主任经同学介绍,了解到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秉着对徐克成总院长提出“与癌共存”治疗理念、医院“姑息治疗”的欣赏与认可,2015年他来到复大就职。“这让我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表示,以前做治疗大多数都需要教授带着,但来到复大自己多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与能力,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合适的、优质的治疗方案。
除此之外,在这里他能够全面了解到恶性肿瘤的血管介入治疗。这种技术不需用开刀切除就能有效控制肿瘤,利用导管向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剂,以“毒死”、“饿死”肿瘤,其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小,相对于外科手术“动刀开胸开腹”,内科放化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真正做到绿色微创治疗的目的。
就这样,杨主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穿上厚重的铅衣,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他智巧的双手,一边盯着显示屏,按照预先设定的部位和路径,将药物精准打入病灶,为患者打通“生命线”。对他来说,患者能够“带瘤”长期生存,能够从不能开刀到有开刀的机会,就是他努力的动力。
在杨主任看来,现代医疗技术发展很迅速,即便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当了医生就决定了要终身学习,要学好本领、精益求精、掌握技术、锐意钻研、不断进取。除了追求技术的精益求精,作为医者任何时候都要守好为患者带去健康的初心,虽然服务对象从部队军人转变为老百姓,但这能够惠及更多人,这就够了。
现任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介入科副主任、疼痛科副主任。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系,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曾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介入、疼痛科工作十余年,擅长脊柱相关性疾病所致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三氧、胶原酶、射频)、椎体压缩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的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综合治疗、血管性疾病的综合治疗、尤其擅长各种复杂性疼痛的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