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救治,一次艰辛的手术,乃至一句温暖的叮嘱、一个亲切的微笑,落在患者和家属的眼中,都能化作无尽的感动。这些情感流露于笔端,便凝聚成了一封封沉甸甸的感谢信、一面面饱含深情的锦旗。
同一科室,同一患者,4面锦旗
患者徐阿姨是广州本地人。18年前,她被确诊为鼻咽癌,经过放化疗后,定期复查均显示未复发。8年前,她出现了短暂性头晕,伴随左耳鸣,检查发现患有脑梗死。8个月前,她的左耳听力显著下降,耳鸣加剧,且张口困难。此次检查不仅诊断出慢性中耳炎,还发现鼻咽癌复发并伴有转移。3个月前,徐阿姨再次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目前,她在外院定期接受化疗,但由于化疗反应强烈,导致白细胞低下、血钾异常及疼痛等症状,让本就虚弱的身体更添风险。
为缓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徐阿姨前往复大医疗五科求医。自入院开始,副院长商健彪和科主任刘树鹏便始终关注她的病情,与邓波医生及主管医生李锦多次细致研讨治疗方案。每当指标出现波动,他们均迅速调整策略,以精准的诊疗手段为徐阿姨筑牢健康防线。
除了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科里的护士们更如同家人般,日复一日地以细致入微的守护温暖着徐阿姨的心。无论是定时巡视病房时的轻声问候,还是监测体征时的耐心细致,甚至连饮食起居的微小建议,都无不流露出家人般的深切关怀。正是这份“时时放心不下”的强烈责任感,使得徐阿姨及其家属在抗击病魔的征途上倍感安心。

此次入院,她特意为科主任、主管医生及护士们赠送了四面锦旗。锦旗上的每一字每一句,不仅是对医疗五科团队的充分认可,更是医患双方深情互动的最佳见证。这份深厚的信任,将成为五科全体医护人员持续奋进的动力,以专业素养和温暖关怀,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期盼。
多样表达,只为感谢
香港张先生因流鼻血、耳鸣确诊为鼻咽癌。由于不想放化疗选择中医中药及细胞免疫治疗,但肿瘤却增至如“网球”大小。在复大接受五次介入治疗后,其鼻咽及颈部的肿物明显缩小。在治疗期间,他与家属多次向医疗三科表达深切的感谢之情——
六月份回院时,张先生曾赠予护士长胡凤琼千元红包。胡护长理解患者的心意,体面收下后,悄然将其转为住院押金。这份不动声色的关怀,令患者及家属感佩不已,盛赞其“尽心救治,不图回报;关怀病患,情暖人心”。
此番再度入院,张先生一家专程送上两块镌刻着“仁心仁术,妙手回春,医术精湛”的水晶牌匾。这不仅是对医疗三科医疗技术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医护人员那份温暖如春的人文关怀的崇高致敬。

妙手回春除病魔,患者认可送锦旗
一天上午,尽管大雨滂沱,苏阿姨仍专程从白云区冒雨前往海珠院区中医科。这次她并非为了治疗,而是为了送上一面锦旗。原来,苏阿姨长期受颈椎病困扰,慕名求助于中医科冯克久医生。冯医生对病人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凭借丰富的经验准确判断病情,并采用中医疗法为其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苏阿姨终于完全康复。为此,她特意送上锦旗,以表达对冯医生精湛医术的感激之情。

无独有偶,两个月前,曾女士因慢性鼻窦炎来到天河院区眼耳鼻喉科就医。杨荣志医生为其施行了慢性鼻炎微创手术,效果显著,现已完全治愈。曾女士对科室医务人员的服务非常满意,因此也送上了锦旗以示感谢。

蓝色笔芯,书写跨国医患情
近期,一位俄罗斯患者成功完成了重大手术治疗。在术后恢复期间,医疗二科护士们持续提供专业护理,包括叩背排痰、呼吸功能锻炼以预防肺部感染、协助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等,使患者得以迅速康复。在康复出院之际,患者特别使用象征正式的蓝色墨水亲笔书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患者深情地表示:“王峰医生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我院医疗团队的深切认可。
据悉,在俄罗斯文化传统中,蓝色墨水象征着庄重与正式。患者特意选用蓝色笔芯书写,这不仅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最高敬意,也彰显了对中国医疗技术的充分信任。这封跨越国界的感谢信,不仅是对我院医疗水平的高度肯定,更是中俄友谊的生动见证。

医患是生命的共同体,唯有信任,才能共赢。一面面熠熠生辉的锦旗、一张张手写的感谢信承载着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感激,象征着医患情深,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期望、一份鞭策、一份信任,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将以此为动力,更加努力地为每位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