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更多健康知识,提高生活质量,近日,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开展关于“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的护理”的健康教育讲座,约三十余名患者及家属参加了讲座。
癌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而化疗是针对癌症患者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一部分接受化疗的患者,会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恶心、呕吐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抗肿瘤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疗效。
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
另外,严重的恶心、呕吐还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自理能力下降、功能性活动受限、营养缺乏、焦虑、体力状况评分降低、伤口裂开、食管黏膜撕裂、治疗耐受性降低等严重后果。
此次讲座由三病区主管护师涂小梅主讲,她主要从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特点、引起的因素、对患者的危害、哪些方法可以预防和改善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通过主管护师涂小梅的详细介绍,使大家了解到出现恶心呕吐时应该如何处理。
涂护师表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护理如多饮水、注意卫生、预防感染、健康饮食、禁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及适当的运动等健康生活习惯也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癌症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也要配合自我护理,可有效减轻化疗时的不良反应,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化疗期间恶心与呕吐
抗癌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就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其发生率为60%-90%,对患者身心以及家属都有很大影响。抗癌药物引起呕吐、恶心的规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急性、延迟性、预期性:
急性恶心呕吐
在化疗给药后24小时内出现。多发生在静脉给药后1-2小时,高峰期为5-6小时。
延迟性恶心呕吐
在化疗给药24小时后出现,持续时间长。经历过急性恶心呕吐的,以后再化疗时更容易发生。
预期测性恶心呕吐
在前一次化疗时经历了难以控制的恶心呕吐之后,在下一次化疗开始之前即发生的恶心呕吐,是一种条件反射,主要由于精神、心理因素等引起。
影响化疗恶心呕吐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化疗药物因素, 如剂量、使用方式、使用途径、输注速度等。化疗药物的致吐潜能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极低度4个级别,如:
--高度致吐风险(呕吐发生率在90%以上):如顺铂、卡铂、环磷酰胺≥1500 mg/m2、AC方案(蒽环类+环磷酰胺)等;
--中度致吐风险(呕吐发生率在30%~90%):如环磷酰胺<1500 mg/m2、奥沙利铂、奈达铂等;
--低度致吐风险(急性呕吐发生率10%~30%):如吉西他滨、米托蒽醌、多西他赛、紫杉醇、培美曲塞、本妥昔单抗等;
--轻微致吐风险(急性呕吐发生率10%以下):如硼替佐米、地西他滨、达雷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博来霉素、氟达拉滨等。
此外,患者的个人体质、其他疾病和伴随治疗也影响抗肿瘤药物致恶心呕吐,包括:
--女性;
--年轻患者(小于55岁);
--不饮酒或很少饮酒;
--有晕车、晕船、晕飞机等;
--既往化疗出现呕吐者;
--怀孕有妊娠反应者;
--有紧张、焦虑、心情低落者;
--预期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者;
化疗恶心、呕吐如何防治?
医生
一、预防性用药(不同止吐药的给药时间)是控制恶心呕吐的关键:提前使用、全程管理。
--选择止吐方案基于抗肿瘤药物致吐风险等级、之前化疗呕吐情况、病人自身的其他因素;
--掌握正确的用药时间,在合适的剂量和给药;
--注意止吐药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之间的互作用。
二、心理与社会支持
--加强沟通,了解患者感受;
--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合理指导,稳定患者情绪;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做好患者家属和周围人群的健康教育,鼓励家庭、亲属、朋友和同事等多陪伴患者,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给予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支持。
患者
--化疗期间进食清淡、易消化(清汤、稀饭、山药粥、薏米粥)、高热量、高蛋白(瘦肉、牛奶、鸡蛋)、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胡萝卜、卷心菜、荠菜、蘑菇、木耳)水果(猕猴桃、苹果、西瓜)等,少食甜食和油腻食物;
--少食多餐,不要刻意不吃饭而只进食清汤或果汁,也不要试图用强吃强喝的办法压住恶心呕吐。
--食欲缺乏的患者可在餐前适量散步,餐后不要立即平躺,避免食物上湧而引发恶心呕吐,如果觉得疲倦可以靠着休息;
--化疗前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进食前后1小时内不宜多饮水,同时注意休息,放松心情,保持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最佳状态。
--患者可播放爱听的音乐、视频等分散注意力,让其暂时忘却恶心呕吐的不适;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恶心呕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