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二手平台上涌现大量“霉变橘子”交易帖,更有“发霉的橘子在网上竟卖出了天价”的消息,引发广泛热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卖“发霉物品”这股风潮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24年,浙江德清邓女士有一朵长在苹果上的蘑菇被中国科学院博士私信求购,这个蘑菇已经成功繁育出子代菌株,而邓女士也已经尝上这个“果菌王”的后代——白参。

△画面来源于央视新闻
此次事件过后,不少网友们纷纷把自己家里面各种带霉菌的物品挂上了二手平台。这类“变废为宝”的现象看似新奇,但其背后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
橘子皮上的“绿毛”
含有多种真菌毒素
或有强致癌物
橘子皮上长的“绿毛”是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也就是“发霉的真菌”。它们会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在适宜的环境中容易扩散和繁殖。

它除了可能导致过敏,也可能被吸入肺部引起外源性真菌感染,出现发热、咳嗽、胸闷、咳血等呼吸道症状。此外,霉变还可能诱发以下“危险分子”——
3类致癌物——展青霉素
展青霉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霉变水果和其制品中,特别是苹果、山楂、梨、番茄、苹果汁、山楂片等。
研究表明,展青霉素具有影响生育、致癌、致畸等危害,对胃具有刺激作用,可能会损害呼吸和泌尿等系统。
2B类致癌物——赭曲霉毒素A
霉变的葡萄及葡萄制品、柠檬类水果等会含有赭曲霉毒素A。
赭曲霉毒素A具有很强的肾脏和肝脏毒性,存在诱发癌症的风险;动物研究中,还发现该毒素有胚胎毒性和致畸性。
不过这两种毒素属于可能致癌物,致癌的危害性不是太高。像2B类致癌物,是可能性较低的致癌物质,3类致癌物,是尚不能分类的致癌物质,人群研究证据不足,暂时不用太担心。
但除前面讲到的两种“危险分子”之外,还有少数更厉害的——
比如可能存在于腐坏甘蔗中的节菱孢霉菌毒素,不仅是明确的致癌物,孕妇如果不小心吃了,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如果发现家里的甘蔗出现了这一特征,一定要果断整个丢弃:甘蔗芯呈红色或红褐色。
又比如是葡萄干、无花果干等水果干发生腐败的话,可能被更强的1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素具有强致癌性,是WHO公认的“一级致癌物”,1毫克即能致癌,20毫克致命,毒性是砒霜的68倍。《2024全球癌症报告》显示,我国35%肝癌病例与长期摄入该毒素有关。
切掉坏的部分吃剩下的?
真相远比“赌运气”更危险!
长期低剂量摄入,癌细胞逐渐被激活,引发癌症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而偶尔一次少量的摄入,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会随尿液、粪便排出,不会轻易致癌,因此也不用过度担心。
但还是有很多人觉得食物发霉了,只要切掉变质的部分,剩下的照样能吃。殊不知,这么做等于把自己置于危险当中。中国疾控中心2025年发布的《家庭食品安全行为调查报告》揭露了令人担忧的现状:65%的家庭仍在食用局部腐烂的水果(农村地区达82%),而因"切除霉变部分后食用"引发中毒的急诊病例占比高达90%。与此同时,00后群体中78%愿意为"防霉保鲜盒"支付20元溢价。




△此前曾报道过相关新闻,如“36岁水果店老板常吃烂水果确诊为肝癌”“水果店夫妻常吃变质水果同患肝癌”。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研究显示,一个表面霉斑直径5毫米的橘子,其内部毒素污染范围可达整个果实的40%。霉斑不是 "局部问题",实则是霉菌的 "全面入侵"。当水果发生霉变腐烂,各种微生物会加速繁殖,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并且通过水果汁液向未腐烂部分渗透、扩散,所以,食用未腐烂部分的水果也不可取。
烂水果
一个字:扔!
下次看到水果上的 "小红点"" 小黑斑 ",请不要犹豫,这不是浪费,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待烂水果,我们的字典里应该只有两个字:全!部!扔!掉!
谨记保命口诀:
"浆果类(草莓 / 蓝莓)烂一个扔一盒
核果类(桃子 / 杏子)烂一点扔整个
根茎类(红薯 / 土豆)长斑直接送垃圾桶
柑橘类(橘子 / 柠檬)发霉别犹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