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我碰见过很多肺结节患者,他们总会纠结一个问题:肺结节有必要穿刺活检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肺穿刺活检。
肺穿刺活检是通过医生手里一根细长的穿刺针,在CT或者超声定位下穿刺到肺部肿物的部位,取得肿物内部的一些组织,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测。

△肺穿刺活检(图片来源于网络)

穿刺的目的是明确性质,避免把良性当成恶性结节来处理。但和其他脏器穿刺活检不同的是,肺是一个因呼吸而不断活动的器官,在呼吸的过程中,结节也随之起伏,位置并不固定,所以不是每次穿刺都能穿到肿物里面的组织,这就可能造成结果是假阴性。打个比方:就跟在河里钓鱼一样,钓到鱼了就可以肯定河里有鱼;但如果没有钓到鱼,就能肯定河里没有鱼吗?
此外,结节越小,取得足量的活组织并得出准确病理诊断的可能性也越低,诊断价值越低,即使病理阴性也不是绝对安全,可能造成病情延误。再者肺结节并非整体都是恶性肿瘤细胞,还包括了一些间质成分,比如血管、支撑细胞等,如果穿刺到这些细胞成分就可能诊断不了。多数文献报道肺穿刺活检的漏诊率为1.6%~12.5%,而<1cm的磨玻璃样结节活检准确率更低,其假阴性率甚至达到50%。
值得注意的是,穿刺活检有一定的风险,如气胸、出血、感染等,穿刺后如果病理结果为恶性,再通过手术切除,也容易增加病人的创伤。
综上,我们来思考一下,肺结节穿刺活检明确是恶性肿瘤时需要做手术;当穿刺明确不了但是又不能排除恶性病变时,还是需要手术确诊,是不是这针穿刺是白挨的?
国际国内一些肺结节诊治指南与专家共识在这方面有所补充,比如:
①对于那些恶性概率高的肺结节,手术切除不仅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还可以通过手术病理来明确肺结节的性质,此类结节不需要穿刺活检;
②新发的、直径<0.8cm的单发肺结节不推荐活检;
③直径≥0.8cm单个实性结节,存在以下情况可考虑进行非手术活检:
- 医生综合评估恶性肺结节的风险在低中度;
- 预估为良性,但是需要行特定治疗的良性肺结节(如怀疑肺结核);
- 临床高度怀疑是恶性肺结节,但是外科手术风险高;
- 患者希望在外科手术前明确诊断,避免良性病变行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 随访过程中发现结节开始生长、影像特征恶化时推荐非外科手术活检;
④磨玻璃肺结节:直径>1cm或实性成分>0.5cm的持续性部分磨玻璃结节、考虑恶性肺结节需要外科手术但有手术禁忌症或极大手术风险、患者希望术前明确诊断时,可考虑行活检。
此外,若患者一般情况较好,且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恶性,尤其术前评估病灶穿刺出血风险较大,可在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前提下直接进行冷冻消融,术中同步活检或不进行活检。同步诊治不但可以减少了因多次穿刺引起的患者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操作技术难度,取得病理诊断,还可以对病灶进行成功消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