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小伙LEE是一名胸腺癌患者。在当地医院接受常规化疗后,肿瘤不仅未消除,反而越长越大。由于胸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肿大压迫食道,导致他的左臂粗胀不堪,严重影响生活。
最终他来到复大医院寻求更好的治疗。考虑到肿瘤恶性程度高,患者手术机会少,对化疗又不敏感,复大专家为其进行了放射性粒子植入结合冷冻消融的局部治疗。术后肿瘤明显缩小,其左臂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后也恢复正常。
治疗前
治疗后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椎体,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是胸廓上口,下界是膈。
纵隔淋巴结转移被称为“死亡之角”,多是由肺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随淋巴回流转移,引起纵隔淋巴结肿大,肿大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瘤会压迫邻近的大血管、气管或神经,产生声音嘶哑、疼痛、上腔静脉综合征、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纵隔转移进行局部控制,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
手术切除通常是肿瘤治疗的首选方式,但纵隔肿瘤所处的位置特殊,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此外纵隔淋巴结转移往往预示着肿瘤可能已到晚期,部分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于这一类患者,可以采用化疗、靶向、免疫等系统性治疗手段,结合微创消融、放疗等局部治疗方式。
然而,传统的放化疗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也会造成一些副作用,比如放射性心脏病、血管炎、肺炎、食管炎等,对身体影响很大,甚至导致死亡,且存在复发的可能。
放射性粒子植入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的微创治疗方式。传统的放疗是外放射治疗,机器发射射线,通过皮肤聚焦于肿瘤所在地,从而进行杀伤。由于射线会穿过正常的皮肤和组织,加上定位并没有那么精确,在放射治疗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细胞有一定破坏作用。
粒子植入治疗则可以通过术前计划设计、术中影像引导,实现粒子在肿瘤内的合理分布,将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别,保证治疗的精确性。
粒子植入治疗的核心是放射粒子,目前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碘-125粒子。随着碘粒子治疗的不断发展成熟,近年来,其不仅被广泛应用于肺癌、肝癌、胰腺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而且逐渐成为纵隔转移瘤的一种新兴有效的治疗方式,局部控制有效率可达72.7%-90.9%。
临床研究显示,CT引导下对纵隔转移瘤进行碘粒子植入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在局部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的同时,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也得到明显延长。当然,粒子植入治疗需要关注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在行粒子植入术前,应明确病灶所在的纵隔分区、毗邻的血管走行以及与纵隔内气管、食管等组织器官的关系。
碘粒子植入治疗操作简单方便,且创伤小、出血少,麻醉相对安全,为纵隔淋巴洁转移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近年来,其与冷冻消融、纳米刀消融等微创疗法联合,也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作为以肿瘤微创治疗为特色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并且成功实施了多个有效的治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