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患者体重有300斤,患有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并且反复低血糖十余年,在外院接受两次手术和一次无水酒精消融后,肿瘤再次复发……”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棘手的病例,在国内外极为罕见。最终,经过多方考虑以及专家会诊,决定为该患者实行纳米刀消融术。
纳米刀技术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治疗肿瘤的一种非热能消融新技术。它字面上有个“刀”字,但实际上是一种电脉冲。该技术是在CT或超声引导下放置消融探针,采用短脉冲、高电压的直流电技术产生微秒级的电脉冲,在细胞膜上形成多个纳米级的不可逆电穿孔,破坏细胞内外平衡,从而促使细胞凋亡。因此,又称为不可逆电穿孔(IRE)。
早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使用高达一千伏的能量在细胞膜上产生可逆微孔的可逆电穿孔技术,可以让基因药物或化疗药物进入细胞,开启了基因治疗和电化学治疗的篇章。国内在2002年左右逐渐开展不可逆电穿孔临床应用的基础研究和设备研发。
美国Rubinsky等人研究发现,将靶区间的电压增加到三千伏,会在细胞膜上形成不可逆微孔,引起细胞凋亡,并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清除凋亡细胞。随着研究的展开,纳米刀技术于2012年经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肿瘤治疗领域,2015年6月在中国批准应用于临床。同年7月,我与复大其他同事率先完成中国大陆首例胰腺癌纳米刀消融手术。
2015年7月1日完成中国大陆首例纳米刀手术
传统消融技术,主要用在肝胆肿瘤、肾脏肿瘤等实体瘤上,对于管道包裹覆盖密集的胰腺,绝不敢轻举妄动,一丝一毫的差错都可能造成血管破裂胆管损伤。纳米刀的长处是敢于“叫板”难度高的“癌王”手术。通过一正一副两根钢针,避开管道精准直插肿瘤,利用高压脉冲电,就能击穿肿瘤细胞。纳米刀消融胰腺癌的过程极为复杂,难度较高,这对手术医生团队和医院的综合诊疗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2016年8月11日,我曾为一位患胰腺癌的89岁老太太进行了纳米刀手术,此次手术创下了全球胰腺癌纳米刀手术的最高龄记录。老太太来自菲律宾,此前已经做过手术,开腹后当地医生发现肿瘤无法切除,只好又关上了腹部。8月7日,老太太来到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接受治疗。胰腺的周围分布有很多重要的血管及器官,确定穿刺位置非常困难。而这位老人有着一大堆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血管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可能大出血,出现胆漏、肠漏等并发症。医院对她做了全面评估后发现纳米刀是目前可以帮助她的有效手段。术后一周,老太太回院复查,肿瘤标记物明显下降,病情得到控制。
截止2024年3月,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已完成1007例纳米刀消融术,无论是消融的数量还是质量,均走在全国前列,也积累下丰富的经验。此外,医院共发表纳米刀相关研究论文近50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并于2014年8月出版国内首部关于纳米刀消融著作《肿瘤消融新技术——不可逆性电穿孔》,为推动纳米刀消融技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电”消灭癌细胞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给癌组织通电治疗后,如果联合免疫治疗,癌症病人的生存期会大大提高。这是因为纳米刀可作为免疫应答的有力触发因素,促进细胞内隐藏肿瘤抗原的大量释放,成为一种“原位肿瘤疫苗”,诱导局部和系统免疫反应。同时,纳米刀作为一种“电免疫调节疗法”,与免疫疗法相结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但关于纳米刀联合免疫治疗临床前研究仍需深入探索其相关机制,临床需更多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临床数据支持,以确定纳米刀联合免疫治疗的最佳策略(包括时间和剂量),最终使更多的癌症患者受益。
牛立志
擅长肿瘤外科及微创冷冻、纳米刀治疗,在胰腺癌、肝癌、肺癌、肾癌等实体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方面独树一帜,带领冷冻团队完成了一万多例复杂的微创冷冻治疗,所治疗病人覆盖不同年龄及人群,从4岁幼童至94岁老人,从国外卫生部长、明星到普通百姓,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发表论文三百多篇,其中SCI文章共112篇。同时参与编著医学专著二十多本,主编四本,科研基金共25项。
主要荣誉:
— 最美红棉老兵
— 白求恩式好医生
— 暨南大学首届优秀医院院长
— 广东医院优秀院长
— 广东好医生
— 广州市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