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举行肺结节诊疗中心揭牌仪式,医院肺结节门诊同期开设,通过对肺结节检查、诊疗一站式服务,提升肺结节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治。

▲仪式现场,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及业务骨干出席揭牌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
诊疗中心的成立,不仅是落实国家健康战略、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的重要举措,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通过联合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胸外科等多学科专家,早期确定肺结节的性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包括专业咨询、随访等;对于可疑恶性肺结节,中心将及时提供快速鉴别诊断、手术、化疗、微创消融、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案,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牛立志院长致辞
牛立志院长对肺结节诊疗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目前我国有1.5亿肺结节高危人群群体,每年新发现或者新诊出肺结节达到1000万~2000万。高发、高检出率也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问题。
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只有一小部分是恶性。但由于肺结节有可能是肺癌,因此肺结节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甚至引起恐慌,导致过度诊断和治疗。大众对于肺结节该不该手术,是观察还是治疗很困惑,因此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诊断手段,提高社会公众认知程度的同时,也做到“早诊早治”。
随着冷冻消融等技术的进步,手术已不再是解决肺结节的唯一途径。与外科手术相比,冷冻消融治疗这种以“针”代“刀”、以“消”代“切”的技术具有术程短、损伤小、恢复快、副作用少等优点,已被用于治疗多种实体肿瘤。
目前,医院在肺结节的诊治,尤其在冷冻消融肺结节这一领域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包括临床应用、学术论文等方面均作出突出贡献。其中2019年在北美介入放射学会会刊发表的关于肺结节冷冻消融文章,于2024年被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发布的《亚实性肺结节管理专家共识》引用。
牛院长希望充分发挥专家及设备优势,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科研能力,让诊疗中心成为中国乃至国际肺结节诊疗的典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个体化的专业诊疗,做到早诊早治,造福更多百姓。

▲诊疗中心专家团队
病例分享:

术前图像

第一根消融针置入

活检枪置入

第二根消融针置入并开始消融

完全消融

术后第1天

术后40天

术后4个月

术后1年
▲患者因体检发现左肺上叶舌段结节,考虑周围型肺癌可能。因高龄、肺气肿无法手术,遂来院接受肺结节冷冻消融治疗,术后病理为肺癌,定期随访提示肿瘤逐渐缩小。
专家介绍:

牛立志
院长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第23届国际冷冻治疗学会主席、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副主席、《肺结节微创诊疗专家共识》编委。发表论文三百多篇,其中SCI文章共112篇。同时参与编著医学专著二十多本,主编四本,科研基金共25项。擅长肿瘤外科及微创冷冻、纳米刀治疗,在胰腺癌、肝癌、肺癌、肾癌等实体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方面独树一帜。

梁冰
副院长
副主任医师
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常务委员、全国非公医疗协会介入分会委员。从事肿瘤综合治疗及微创治疗20余年,擅长肺癌、肝癌、胰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的冷冻、微波、纳米刀消融手术及125碘粒子植入治疗,完成各类微创消融手术五千余例,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20多篇,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钱伟
副院长
留美胸心外科学博士后
1995年至2010年自费公派前往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及著名的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全军“九五”重大科技成果奖、胸心外科青年论文报告奖、2011年江苏省吴江市人才资助等奖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具有30年以上丰富的胸心肿瘤外科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实施各类肺癌和纵膈肿瘤等胸腔镜微创手术。

刘树鹏
医疗五科主任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亚洲冷冻治疗学会青年委员、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癌症康复CACA指南解读会诊专家。从事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工作近20年,拥有扎实的理论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肿瘤微创消融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发表中英文论文10篇,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率先在北美介入放射学会会刊发表关于肺结节冷冻消融文章,于2024年被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发布的《亚实性肺结节管理专家共识》引用。

龙新安
医疗一科副主任
主治医师
亚洲冷冻治疗学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肿瘤诊疗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具有10余年肿瘤科临床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丰富,擅长综合多学科治疗方法、技术,开展有效精准的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掌握穿刺活检、冷冻等微创治疗技术,对各类危重病人及严重并发症的处理经验丰富。

李忠海
放射科主任
主任医师
广州抗癌协会委员会理事、广州医师协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影像与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从事影像专业30余年,擅长肿瘤影像学的诊断,对MRI-类PET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在肿瘤转移、微创治疗后分析评估肿瘤坏死、肿瘤残留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1部、副主编1部,完成区级科研课题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