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为持续讲好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退役军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故事,进一步营造尊重退役军人、尊崇军人职业的良好风尚,推动形成先进典型引领感召,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员工站在前列,担当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不断开创干事创业新境界。医院官微特推出【八一特辑】专栏,定期推送医院退役军人在各条战线上持续奉献、砥砺奋进的典型事迹。
在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内,时常会看到牛立志院长巡查病房、和病人交谈的身影。高高的个子,挺拔的身影,总是面带微笑,给予患者信心和力量,而更让人信赖的是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
牛院长是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名退役军人,秉持着“为人民服务”“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信念,从医40年,在医学挑战一次又一次的极限,深受同行和患者的认可。
磨练脚力苦练医术 只为不负梦想和职业
1983年的高考,让牛院长圆了两个梦,一个是大学梦,一个是当兵梦。怀着治病救人的初心和对部队的向往,牛院长进入了第四军医大学空医系读医。
穿上军装就是军人。新兵训练,是从老百姓转变为军人的必修课,军医大学的学生也不例外。牛院长清楚记得,他一入校就在华山脚下的415团接受了3个月的新兵训练,摸爬滚打样样不缺。
在军医大学读书,既是大学生,也是军人;既要上专业课,又要每天出操。在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下,牛院长读完了6年的医学课程。刻苦顽强的军人作风,不仅融入了他的大学生活,也影响了他后来的职业生涯。最后一年的实习,他被安排在沈阳军区空军医院,跟着老师管病人、动手术,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一位合格的军医。
本以为毕业后会去空军医院工作,或者被分配去空军的场站当医生。结果牛院长被留校了,他被分配到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工作。牛院长到了心胸外科后深有体会的是,外科医生除了解剖学知识外,手上技巧十分重要,尤其是最尖端的心脏手术。手术时,患者的心脏在不停地跳动,医生的手丝毫不能抖动,缝针时必须准确无误,一针到位。那段时期,他记得自己手上几乎永远都拿着一把血管钳,即使是看电视时,也不忘练习,对自己的要求近乎严苛。
在心胸外科的医生岗位上工作两年后,1991年开始,他又攻读本校的硕士、博士,直至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当医生最大的锻炼是担任住院总医生,24小时住在医院里,每周只休息一天。”牛院长回忆说,当年的预警、监测设备落后,经常需要睡在刚接受过心脏手术的危重病人身边,以便随时抢救。多年以来,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直到现在,除了外出开会、讲课,他一年到头几乎从早到晚都呆在医院里,不是查房就是会诊、手术。
脱下军装初心不改 一生为医一世倾之
2001年,军队面临新一轮的改革,部队鼓励干部脱下军装,自主择业。是跟随学校和医院一起转归地方,还是寻求更广阔的天地,牛院长内心在思索,在纠结。正在这时,有两个人来找牛院长,他们都与第一军医大学有关。
一位是国内著名消化科专家和肿瘤治疗专家徐克成教授,他曾在第一军医大学做兼职教授,著述甚多;还有一位是左建生医生,硕士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他们俩正在筹办一家肿瘤医院,计划引进先进的肿瘤冷冻治疗技术,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如果有牛院长的加盟,应用这一项技术治疗肿瘤的前景会更加广阔。
牛院长知道,对于一般部位的冷冻消融治疗,介入科,甚至影像科、内科医生都可以操作。他作为一名心胸外科的医生,必须要面对更为复杂的病例,要挖掘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更大潜力。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所描述,高端技术群体进入低端技术群体领域,会形成碾压式的“降维打击”。他的加盟,肩负着“降维打击”的历史使命,必须要登上学术的制高点。
▲牛立志院长正在手术
然而万事开头难。肿瘤医院刚开办时,病人寥寥无几,只有一些在其他医院用尽了传统治疗方法,仍然看不到希望的病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找他们——
* 一个6岁的小男孩脖子上长了一个硕大的肿瘤,没有医院愿意收治,《羊城晚报》专门发文为其呼吁《谁愿为铭仔切除巨瘤?》,徐克成总院长与牛院长一商量,接下了这个挑战;
* 一位非常罕见的心包血管肉瘤患者在北京做完手术后复发,找上门来;
* 一位年轻的“大肚婆”徘徊在湛江人民医院门口,诊断后确认是患了巨大卵巢肿瘤,当地医院都不愿收治,被复大带回来治疗。
* 还有,马来西亚的“象面人”、眼部巨大纤维瘤少女等等,各种罕见肿瘤患者不胜枚举……
对牛院长来说,这些病例都是极大的挑战,但是成功的治疗也成就了他的事业。
20年的光阴转瞬即逝,牛院长在肿瘤消融治疗领域硕果累累,曾经被认为“不入流”的冷冻消融技术,也与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并驾齐驱列入NCCN肿瘤治疗指南。在冷冻消融的基础上,牛院长又探讨了新技术“纳米刀”肿瘤消融,并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
▲牛立志院长与其他医生讨论病例
南方日报曾评论“他(牛立志)是双刀侠,也是心理师”“提起肿瘤治疗中的轻骑兵‘氩氦刀’冷冻治疗与‘纳米刀’治疗,复大肿瘤医院院长牛立志是绕不开的名字。”国内外许多医院都陆续派人来向牛院长学习冷冻和纳米刀消融技术。中国医师协会举办了数十期肿瘤消融培训班,其中有10期请牛院长去讲课。至今,他在肿瘤消融领域培训了上千名医生。
在医学生涯取得成就的牛院长,始终没有忘记军人的职责。他认为,业务能力的提升,只为了服务更多百姓。他常常挂念着贫困患者,带领着团队到乡村开展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身体检查、医疗诊断、健康咨询等服务,加强健康和医学知识的宣传普及,一次次温暖群众的心。
作为军医出身,牛院长征战医学疆场近40年,转业后的“降维打击“无疑是最成功的。他现在身上的荣誉很多,头上的光环也很多。但是,他最感恩的还是部队对他的培养。“我很幸运的,转业时赶上了好政策。”部队对自主择业的干部,按现役军官相同级别发放80%工资,终身保留待遇。他认为自己就是部队的人,一辈子都是一名军医。
注:本文参考自《医学疆场征战记》,有所删改,原文作者王怀东。
第四军医大学胸外科博士毕业,现任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同时担任第23届国际冷冻治疗学会主席、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副主席、复大国际冷冻治疗中心和纳米刀治疗中心首席专家。发表论文三百多篇,其中SCI文章共112篇。同时参与编著医学专著二十多本,主编四本,科研基金共25项。
擅长肿瘤外科及微创冷冻、纳米刀治疗,在胰腺癌、肝癌、肺癌、肾癌等实体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方面独树一帜。他带领冷冻团队完成了一万多例复杂的微创冷冻治疗,治疗的病人年龄跨度从4岁小孩至94岁老人,从国外卫生部长、明星到普通百姓,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先后获得“天河区创新领军人才”“广东好医生”“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医院优秀院长”“暨南大学首届优秀医院院长”“白求恩式好医生”“海珠区创新创业高级人才”“最美红棉老兵”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