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患者故事

介入+免疫,复大为马来西亚黑色素瘤肝转移患者赢得“生机”!

黑色素瘤——马来西亚

日期:2024-10-11作者:None来源:FUDA

  日前,Neda(化名)再次返院,开启她的第九程免疫治疗。

  这是她确诊黑色素瘤的第五年。黑色素瘤是一种由异常黑色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恶性肿瘤,手术是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即便手术切除了病灶,许多患者仍有可能经历复发转移。那么面对它的“卷土重来”,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皮肤肿物成黑色素瘤

  Neda来自马来西亚,2019年10月她便发现右脸颊上有一块肿物,当地医生有的认为是粉刺,有的认为是肉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物越来越明显,Neda在医生建议下接受了手术,术后病理提示为黑色素瘤。

  为控制肿瘤进一步发展,Neda接受了三十多次放疗以及近二十次免疫治疗。令她高兴的是,2021年、2022年复查PET-CT结果都未见肿瘤。但好景不长,2023年年初的复查提示肝脏多发转移瘤。这一消息,令Neda难以接受,但她仍坚决要求积极治疗。

  她先后多次接受免疫治疗,但疗效不佳。即使换了多种免疫药物,肝脏上的转移瘤也没有得到控制,反而逐渐长大。由于肿瘤的进展,使得她肚子变得跟怀孕六七个月似的,全身水肿,难以呼吸,难以入睡,全家人四处寻医求救。因为他们意识到,单一的免疫治疗无法解决问题,需要新的治疗方式。

  转战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继续治疗

  “要不试试局部化疗吧!”局部化疗是什么?这在马来西亚从未听过。Neda的朋友告诉她,中国有一家国家临床重点肿瘤专科医院,那里有不少特色技术,也许会有办法。鉴于Neda的叔叔和朋友都曾因癌症在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就诊过,且至今恢复不错,她决定试一试。

  于是,Neda通过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驻马来西亚办事处的负责人,联系到牛立志院长。经过在线咨询得到初步诊疗方案后,2024年3月,她与爱人义无反顾来到中国,来到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医疗三科就诊。

  

图片


  入院后检查提示,Neda的肝脏明显增大并形态失常,肝内可见多发转移瘤,邻近肝中静脉、肝右静脉、肝左静脉、下腔静脉、门静脉左右支、胆囊受压、粘连,双侧颈动脉鞘区、颌下、颏下、肝胃间隙、肝门区、腹膜后多发稍大及小淋巴结。

  针对Neda的情况,我院医疗三科迅速组织会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针对肿瘤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给予护肝、退黄处理;

  其次,针对肝脏多发转移瘤,给予介入治疗——肝动脉栓塞术(TACE)+灌注化疗( HAIC)姑息性抗肿瘤治疗;

  和人体正常肝组织相比,肝肿瘤的血液供应趋向于肝动脉供血,于是我们以这个为基础将微导管插入肝动脉,向肿瘤供血动脉内注入栓塞剂及化疗药物,即“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其治疗原理让栓塞剂堵塞肿瘤血管,使肿瘤缺血缺氧而被“饥饿死”;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组织,起到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最终使肿瘤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

图片


  动脉灌注化疗则是通过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技术,将超微导管放置在肝癌的主要供血动脉,持续性地将化疗药注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这样既克服了传统经外周静脉全身化疗导致的化疗药物浓度全身稀释及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消除效应”问题,又减轻了副作用。两种技术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为肝癌患者提供选择。

  

图片


  在此期间还联合免疫治疗,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Neda告诉我们,第一次做完介入治疗,虽然水肿还在,但情况在慢慢变好。等到第四次治疗后,她已不再像之前那么痛苦了。目前,Neda的水肿已消退,腹胀缓解。复查也提示,右侧颌面部未见明显高代谢肿瘤复发灶,肝脏部分转移瘤较前缩小。

  “这是个巨大的惊喜。”对于Neda及爱人来说,正因为有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特色技术,团队之间的密切合作,医护之间的精心服务,才有现在满面春风的他们。

  

图片


  Neda还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心中写道:“我从被轮椅推着走进医院,到自己能够独立走出医院,足以见得医院的医疗水平,你们就是我心中的‘A’级医院,无论是医生、护士、翻译,还是清洁阿姨,每天都充满活力,时常给我鼓励,让我倍感温暖,我感觉我不是在治病,而是在享受与你们一起相处的时光,之前我都是满脸惆怅,现在我是开开心心,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



  • 相关病种
    • 黑色素瘤
    • 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大多见于30岁以上成年人,发生于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黑色素瘤的预后多数较差,晚期可有淋巴道及血液转移。...

  • 相关医生
  • 联系我们
  • 电话
    +60 19 996 4656
  • 咨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