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她)们
用生花之笔叙写在复大的多彩故事
用华美之词抒发与复大的深厚情缘
用挚诚之心传递对人民群众的真诚祝福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自2003年建院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指导关怀下,持续健康发展。回顾医院二十年发展路,砥砺前行铸辉煌。这二十年,医院以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得到海内外同行及患者的高度认可,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先后获得多项荣誉表彰;这二十年,群英荟萃,百花齐放,数名干部职工争先创优,成为标杆;这二十年,复大人不忘初心,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治病救人,都用真实的技术,真诚的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迎接医院二十周年院庆,经院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医院近十年发展的成果,礼赞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开展《我们这十年》有奖征文活动。作品征集期间,吸引了众多干部职工踊跃参与。大家紧扣主题,结合自身岗位工作体会, 一篇篇饱含真情实感的文章,全面展现了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经过专业细致、公平公正的评审,最终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作品。
自2月8日起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开设专栏
陆续刊发本次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本期为大家展示
财务部林洁辉
《复大最年长的主刀教授》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他每天的装备是一个深蓝色为主基调的环保袋;他每天的出行工具是公共交通;他从不让科室派车接送。北京时间07:30左右,你会见到他在员工食堂吃早餐,北京时间12:10左右,你会见到他在员工食堂吃工作简餐,然后结束当天的工作下班,步行去公交车站坐车回家。
感觉像邻家慈祥老爷爷的他,竟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原副院长、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获得者——曾宗渊教授。
明明早已过退休年龄,本该享天伦之乐颐养天年,却依然坚持奋战在临床的第一线,每月少则五、六台多则十几台大手术;行医数十载,明明早已驾轻就熟,却总是一丝不苟,呕心沥血只为优化病人的一份治疗方案,他在无影灯下竭尽全力,只为看见患者被治愈后的笑容。
手术台上长年累积的手术经验早已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手术台前,他一手执手术刀、一手执血管钳,所有的操作流程早已铭记于心,所有的步骤有条不紊,一点点地分离血管、结扎、切除、止血、修复......
尽管年逾八旬,但是时长1到2小时,更甚是3到4小时的手术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那一台台可以直接用来当教学示例的手术视频资料,让我们不禁惊叹那是一双天赋异禀的外科医生出色的手,宛如一双雕塑大师的手,出品必定不凡;让我们不禁惊叹他对解剖的熟悉程度,像是刻骨铭心。手术台上,没有喷涌而出的鲜血、没有血肉模糊的创面、神经、血管层次清晰分明,整个手术过程仅有零星的出血,使用纱布的数量仅有几块,做到了“零出血”。
你能理解那是经过多少个夜以继日、苦下功夫才能钻研出来的属于他自己的独家武功秘笈——“间断封锁结扎法”和“褥式连锁交叉缝合法”?
明明早已诲人不倦,而他却总是学无止境。手把手地带教科里的年轻医生巨细靡遗,语重心长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建议,大到解剖结构、术后护理,小到纠正日常不规范习惯,该怎么缝、怎么打结......参与主编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不计其数,但只要空闲下来必定手不离书。
明明只是萍水相逢,而他却总是待人如亲。换下手术衣的下一秒随即马不停蹄直接奔赴ICU看望他刚从手术室转出的病人,每位病人他都亲力亲为;有时刚好正值他在做手术,门诊有病人慕名来挂号,但只要有病人等着他,即便下手术台时间再晚,他一定看完所有病人再下班且问诊过程详细、认真,绝不会仅凭只言片语轻易打发。在病人有需要时,他永远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在荣誉面前,他永远是谦虚的。
是什么,让本已足够优秀的他,依然坚持科技兴院,依然追求精益求精,他说是责任,他说是信仰,他说是身为医者应有的觉悟。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我们想像他一样肩负星光、守护健康。致敬医如既往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