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麻醉刚过,脑子稍稍清楚,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要看手术中切下的肝脏。我手摸手掌大小的肝左叶,看到埋在深红色肝组织内的黄白色核桃大小结节,心中感慨万分:这个小东西,我本应早早将你发现出来!
如果是对病人,当我发现超声或CT上有一块“占位性”病变,我往往会建议作肝活检。
肝活检,就是将穿刺针穿入肝内,将病变内组织取出来,经过切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看有无癌细胞,即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在超声或CT引导下,可精确地将穿刺针刺入所要获取的病变内,在有经验的医生手中,成功率可达95%以上。
活检要穿过皮肤,又将“肉”取出,看起来很可怕,使得有些病人“谈穿色变”。
看来怕痛是人类的天性,我也不例外。如果在1998年,刚发现我的肝内那个小病变时,就做肝活检,当时就明确诊断出来并及时治疗,其效果显然比后来治疗更好。
癌症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不管是血液中标记检查,也不管是最新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前述的PET-CT,都不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只有病理才是最权威的“判官”。在《我对癌症患者讲实话》中曾讲了三个例子,一是在江苏江阴市,偶然发现一患者正在接受化疗。他咳嗽胸痛2个月,在上海接受PET-CT检查,发现左肺多发性病灶,被认为是肺癌。也许有缘,他见到我后,相信了我,马上飞来广州。我们为他做了肺活检,证明不是癌,而是结核。最近我打电话找到他,他高兴的连连叫我“大恩人”;二是一位前任交通部局长,76岁,住在北京某医院“高干”病房,诊断为肺癌,由于“年老体衰”,医生劝他回家“休养”。他不甘心,和老伴不远几千里,坐了24小时火车来到广州,我们为他做了肺活检,结果是肺炎。三是印尼泗水一位老先生,80岁了,排尿不畅,到新加坡检查,医生告诉他是前列腺癌,无法手术。他来到我院,接受了前列腺活检,结果是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天壤之别。老先生是大企业家,经历了这场生死经历后,看透人生,把企业全交给儿子打理,专心世界旅游了。
接受误诊的教训,在我的医院有一条铁的规定:只有看到病理学资料,不管是其他医院做的,还是我们做的,才给予治疗。
活检的作用愈来愈大,不仅可作显微镜下诊断,而且可作免疫组织化学,指导治疗,还可以作分子基因检测,用于预后判断,甚至癌症预测。
【小常识】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简称“活检”。采取活体组织进行形态学检查是作出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活检主要用于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判断恶性肿瘤生长、侵犯、转移的程度和范围,以及对疾病的发展程度或治疗反应进行观察等。根据取活检时应用的器械和方式方法的不同,有切取活检,是切取部分病变及其邻近的正常组织;切除活检,是将全部病变切除送检;内窥镜活检,为经内窥镜钳取少许病变组织;针吸活检,是用穿刺针吸取少量组织。此外,还有刮取、钻取等方式。然后选取活检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作组织学检查,必要时借助电子显微镜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此外,尚有一种快速活检,又称冰冻切片检查,多用于手术过程中及时作出判断,以帮助确定手术范围或方式等。
经皮针吸肺活检术:适用于肺部周围型局限性结节状、块状及浸润性病变或弥漫性病变。但有出血素质(包括应用抗凝凝剂治疗者)、疑为血管病变者、重度肺气肿、肺大泡、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包虫病、心肺功能不全、全身情况差或不能合作者,均为禁忌。操作通常是由一名放射科医师及一名临床医师共同完成。进针部位 一般取胸壁皮肤至病灶的最近点为进针部位,但须避免通过肺裂,以避免胸模漏的发生。患者取卧位,首先在X线透视或CT下核对进针部位及进针通路,做好标记。沿肋骨上缘进针,当针尖接近病灶时,嘱患者暂停呼吸,将针尖刺入病灶内。将针芯抽出并连接20ml注射器,抽拉注射器产生持续负压,并将穿刺针稍许前后进退移动并旋转,利用针尖斜面吸取标本。最后将穿刺针在持续负压下拔出。立即涂片,用95%乙醇和等量乙醚固定,作细胞学检查。如有小组织块,可用10%福马林液固定作组织学检查。手术后无气胸早期征象者可返病房,卧床休息3小时。小量气胸勿需特别处理,应严密观察。大量气胸,必须抽气或插管排气。出现液气胸时,应抽液检查,明确有无血胸发生。咯血少量咯血勿需处理。如有较大量咯血,应即采取止血措施。
肝穿刺活检通过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穿刺方向和深度,一般选在腋前线或腋中线第8-9肋间,术前需禁食6小时以上。患者取仰卧位或稍向左卧,穿刺点局部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行浸润麻醉直至肝包膜。将穿刺点皮肤切开,然后将穿刺针沿麻醉方向推进至肝包膜,将注射器抽成负压,嘱患者呼吸后屏气,迅速将针刺入肝内并迅速拔出,进针深度一般为2-2.5厘米。将标本放入固定液后送检。穿刺部位盖无菌纱布,扎以腹带,患者绝对卧床24小时。下列情况禁忌肝活检重度黄疸,大量腹水或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充血性肝肿大;一般情况较差,或右侧胸腔及膈下有急性炎症。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