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全国男性健康日,咱们聊了前列腺的“中年危机”(增生)和“终极BOSS”(癌症),很多朋友后台留言:“懂了懂了,但怎么才能知道‘BOSS’有没有悄悄盯上我?”
问得好!答案就是:看懂你身体里的一位“忠诚哨兵”——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别看这名字专业得让人犯困,您完全可以把它理解为:前列腺的“专属朋友圈动态”。

PSA的本质:
- 前列腺细胞产生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男性的血清、精液和前列腺组织中;
- 正常值:<4ng/ml;
- 核心功能:液化精液助精子游动。
一旦前列腺有点“风吹草动”,比如发炎(前列腺炎)、体积变大(增生),或者最需要我们警惕的“坏分子”(癌细胞)出现……这位通讯员可能就会“通风报信”,在血液里大量集结,让它的指标蹭蹭往上涨!
但!重点来了!PSA升高≠确诊癌症!
一些前列腺非恶性病变也会使得“血清PSA”升高——
- 直肠指诊后血清PSA可增高1倍;
- 膀胱镜检查后可增高4倍;
- 前列腺穿刺活检;
- 前列腺炎或尿路感染,炎症导致PSA短期内升高;
- 正常状态下的射精也可使PSA增高。
☆划重点:做完直肠指检,建议等1周再测PSA;做完前列腺活检穿刺的病人,建议6周后再检测,这样才能避免“假警报”。
通常,癌症这个“终极BOSS”造成的PSA升高是持久性的,而且会随着肿瘤发展一路走高。
但!总有例外!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可能因肿瘤类型、分期或个体差异,PSA水平未升高。例如,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等特殊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泌PSA的能力较弱,可能导致PSA正常但癌症已存在。
比如这位马来西亚患者,PSA指标正常,但影像却发现可疑病灶,结果穿刺证实是少见的前列腺尿路上皮癌,在我院接受了冷冻消融治疗。




所以,若PSA正常但存在以下情况,需进一步检查:
- 临床症状:如排尿困难、血尿、骨痛等。
- 直肠指诊异常:如前列腺质地、形态的异常。
- 影像学检查异常:如前列腺MRI、超声等发现可疑病灶。
- PSA衍生指标异常:如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 PSA)降低,提示癌症风险增加。
换句话而言,PSA能够很好地预测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但是毕竟不是金标准。确诊前列腺癌必须辅以病理诊断。
这也让多数患者提出疑问:我复查PSA都正常了,为什么还要做穿刺?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国《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25》中推荐的前列腺初次穿刺指征:


对于已经确诊并接受了手术的患者,如果之后它再次出现连续、持续升高的趋势,则提示可能存在复发或转移。医学上通常将术后PSA水平升高超过0.4ng/ml,或连续两次>0.2ng/ml,定义为“生化复发”,这是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信号。
如这位越南大叔,4年前做过前列腺癌手术,一直口服内分泌药物,初期PSA很稳定。但后来PSA开始升高,并出现了髂骨转移。他接受了放疗、换了化疗药,但PSA一度狂飙到>100ng/ml,全身多发骨转移,行走困难,痛苦不堪。
当他来到我院医疗五科时,TPSA已高达396ng/ml。医疗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动脉灌注化疗+局部放疗等方案。经过几个疗程,大叔的疼痛明显好转,行走困难得到改善,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总而言之,男性朋友们,发现PSA升高,可不一定就是前列腺癌登门拜访,别吓到自己。了解背后原因,积极配合医生诊断,保持乐观心态,才是关键。
当然,PSA在早期发现没有症状的前列腺癌中具有重大意义。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要做一次PSA检测,如果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建议40岁以上,每年做一次PSA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增加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延长生存期。
同时,如果检查发现PSA值异常,要严格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筛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