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2010年4月8日报道了《南风窗》副总编朱相达采访徐克成教授 “胰腺癌治疗有突破”的相关文章。
《南风窗》: 是由中共广州市委领导亲自批准创办的时事政治类综合月刊。《南风窗》杂志创刊于1985年4月。办刊宗旨为:“传播改革开放的新观念,新事物,新潮流,新趋势,做政治与经济、理论与实践、领导与群众、几代人之间的桥梁。” 记者 朱相达: 现任《南风窗》杂志社副总编辑。《韶关日报》记者部副主任,《广州日报》经济新闻中心副主任、文艺副刊部副主任。 |
现转载如下:
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2006年7月因患胰腺癌在纽约一家医院接受手术,14个月后,他在意大利寓所内辞世,引起了世人的灌注,胰腺癌的治疗也一举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课题。记者作为关注世界新趋势新进展的职业,近期赴广州复大肿瘤医院访问了我国第一本《临床胰腺病学》的作者徐克成教授。
记者:徐教授,您是我国著名消化病专家。中国第一本胰腺病专著《临床胰腺病学》的主编就是您。今天想请您谈谈胰腺癌的治疗。
徐教授:啊,这本书是30年前出版的了,过时了。近几十年来,胰腺研究发展甚快,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了巨大进步,但对其治疗却无重大突破。1996年前曾试验许多药物,无一成功。1996年吉西他滨应用于临床,此后,该药又与其他药物特别是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但总的说来,并未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2008年美国44届ASCO大会上,共有4篇有关胰腺癌治疗的报告,一篇是报告手术后胰腺癌患者接受吉西他滨治疗,中位无病生存期13.4个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2%和36.5%。这是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其他3篇报告了不能手术切除的进展性胰腺癌接受化疗和放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仅3-6个月,均不超过1年,1年生存率小于10%。
记者:这确实是一可悲的事实。您认为如何提高胰腺癌的治愈率呢?
徐教授: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诊断胰腺癌的方法很多,主要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PET-CT以及超声内镜、ERCP等。 但问题是,胰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一旦出现腹痛、背痛、消瘦、黄疸时,往往已非早期。因此为了发现早期胰腺癌,应在可疑人群中进行普查,凡40岁以上、具有不定位的上腹痛、腹部不适和体重减轻者,应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证实有无胰腺癌存在。
记者:有没有试验,像甲胎蛋白检查肝癌那样,一旦阳性即可诊断为胰腺癌呢?
徐教授:有许多实验室检查手段,其中最常用的是查血液中肿瘤标记CA19-9和CA50,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可达80%以上,特异性85%。将多种肿瘤标记联合应用,有可能提高诊断效率,但能否在早期建立诊断,尚无资料予以证明。
记者:看来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正是这种困难,导致难以进行早期治疗。
徐教授:是。国外文献报道,有15%-20%的胰腺癌初诊时可予以根治性切除。但实际上,在国内能根治性切除的胰腺癌不超过10%。
记者: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怎样?
徐教授:结果不乐观。我搜集文献,仅看到一篇文章报告一例进展性胰腺癌患者应用阿瓦斯汀加化疗,生存期达到1.5年。
记者:我看到去年世界胃肠病学杂志(WJG)上发表了您写的一篇文章,应用冷冻加125碘粒子植入治疗49例胰腺癌,取得了较好效果。请您介绍一下。
徐教授:应用冷冻治疗胰腺癌,最早是奥地利的考帕于2001年提出。他作了动物实验,发现胰腺冷冻十分安全,提出在大多数病例,冷冻可替代手术切除,而且认为,冷冻治疗胰腺癌几乎无禁忌症,冷冻后也不会引起严重胰腺炎和胰瘘等并发症。
记者:这是难以想象的。据我所知,胰腺是一充满消化酶的器官,即使穿刺,也易引起胰液外溢,导致腹膜炎。
徐教授:我们也曾有这样顾虑。我们作过动物实验。共15只猪,每只20公斤。分为3组:一组对胰腺快速穿刺冷冻,-160℃,3分钟,冷冻区域直径2.5厘米;第二组同样冷冻,但温度仅降至-60℃;第三组作手术切开2.5厘米。结果冷冻组无一只动物死亡,而手术切开组却有动物并发胰瘘。近5年来,我们已给100余例胰腺癌患者进行冷冻治疗,仅12%的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有4例并发胰液外溢,引起化学性腹膜炎,但均经保守治疗而好转。无一例因冷冻而致死。
记者:我在你的文章中发现,你们是将冷冻与125碘粒子植入同时应用的。为什么要用125碘粒子?
徐教授:单纯冷冻对胰腺癌已有治疗作用。但由于胰腺体积不像肝脏那么大,在冷冻时,不可能将冷冻范围过分扩大。由于冷冻区边缘的温度是0℃,而要将癌细胞杀灭必需温度降至-40℃以下,所以常需将冷冻区超过肿瘤边缘至少1厘米,这可能导致较多正常胰腺组织坏死,并发症增加。125碘粒子米粒大小,半衰期59天,能放射出射程仅1厘米的伽玛线,将其周围肿瘤细胞杀灭。我们把冷冻与碘粒子植入结合起来应用,一方面,可以把冷冻区限制在较小范围内,不至于过度损伤胰正常组织,另一方面,碘粒子可把冷冻未完全破坏的肿瘤细胞予以杀灭,从而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
记者:你们49例胰腺癌治疗的结果如何?
徐教授:我们对49例患者进行了5-40个月的随访,总的中位生存期16.2个月,6个月生存率95%,1年生存率63%。49例中,有26例生存1年以上,8例生存2年以上,有一例生存52个月。
记者:对这些统计数字普通人不易理解。请您解释一下,这些数字的意义。
徐教授:首先,我前面已讲过,进展性胰腺癌患者,无论用什么类型化疗,生存期不会超过1年;第二,我们治疗的患者多数曾接受过化疗,病情远比文献中报告的病例为重;第三,请你注意,我们有生存1、2年的病例,最长的已生存52个月,这在其他治疗是不可想象的。虽然在总例数中较长期生存的患者不是多数,但说明如果能选择恰当的病例,如果病情不太重,我们的治疗方法是有效的,它让我们在茫茫的黑暗中看到了亮光。
记者:生存52个月的患者病情如何?
徐教授:这名患者是我们广东江门的一位工程师。2004年7月份,感到大便次数增多,上腹不适,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胰颈部有2×4公分大小肿块。活检为腺癌。患者不愿手术治疗,直接来我院接受了冷冻治疗,加10粒碘粒子植入。术后一直很好。
记者:你认为你们的疗法能将胰腺癌组织全部消灭吗?据外科医生讲,胰腺癌即使是早期,往往已有血管侵犯,胰周淋巴结转移,冷冻和碘粒子均仅针对胰内肿瘤,您如何保证胰腺外的病变同时消除呢?
徐教授:你问得很专业。确实如此。但我们的病人确实长期生存下来了。我们有一位患者来自丹麦,胰头颈部有一巨大肿瘤,大达12厘米。她先是到北京某医院住院,那医院的科主任打电话给我,请我院牛立志博士去会诊。牛博士去了,一看,肿瘤那么大,过去未看过。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说你既然到北京,你就为她作冷冻治疗吧。但冷冻肯定不彻底。2个月后,病人来到广州,我一看,肿瘤缩小了70%。去年10月,我去丹麦访问,这位病人来看我。我看她的PET-CT,见肿瘤已缩小到只有2-3厘米,而更重要的是,无肿瘤活性,提示肿瘤已坏死了。
记者:真有点神奇了。如果手术,肯定是不能切除的。
徐教授:是!我曾请来我院参观指导的北京、上海肝胆胰专家看过这个病例的CT片,他们都讲能达到这样的结果,是不敢想象的。
记者:那您考虑为什么冷冻有这么好的效果呢?
徐教授:我们也不完全清楚,最可能是由于冷冻免疫的作用。肿瘤细胞冷冻后,肿瘤抗原释放,会激发人体抗肿瘤免疫。因此冷冻不仅能在局部消除肿瘤,而且有全身性免疫促进作用,从而将未被冷冻的肿瘤细胞消除。我们有一例齿龈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对他的齿龈癌作了冷冻,转移淋巴结来冷冻。一个月后复查PET-CT,齿龈癌和转移淋巴结均消失了。
记者:据我了解,你们是全世界应用冷冻治疗胰腺癌的为数不多的医院之一。你们的治疗有何特色?
徐教授:冷冻治疗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手术中冷冻,一种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冻。两者各有优缺点。对于一些有可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我们一般争取切除或冷冻后切除,如不能切除,即仅作冷冻;另一些病人的肿瘤如较大,靠近大血管,估计不能切除,即作经皮冷冻。我们的资料显示,两种冷冻的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记者:据我所知,经皮冷冻治疗胰腺癌目前可能仅有你院在进行。您是否希望推广这种治疗方法?
徐教授:当然希望。只有大家都来做,才能促进治疗水平的提高。事实上,目前已有数家医院同行来我院参观,包括一些著名专家。他们的到来是对我们的鼓舞,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也得到提高。
记者:非常感谢你,徐教授。你们取得的成绩肯定是世界水平的,也是一种突破吧。听说在去年于日本召开的低温冷冻国际大会上,你的冷冻治疗胰腺癌论文获得大会唯一金奖。
徐教授:这是侥幸吧!原先完全未估计到。会议最后一天下午,闭幕式前,大会名誉主席隅田幸男博士走到我面前,对我说:“徐医生,我会给你一个惊喜!”10分钟后,大会主席宣布:我获得金奖和日元奖励。真是想不到!尤其在日本。据说是五个评委无记名投票选出的。
上图:胰腺癌治疗的重大突破,徐克成获日本低温医学会35届年会金奖
记者:祝贺你。最后,您是否给我们读者简要介绍一下胰腺癌治疗程序?
徐教授:好。对于早期(I、II期)胰腺癌,尽量争取手术切除,术后应用吉西他滨;对于年龄大、全身情况差或伴有心血管疾病,难以耐受胰切除这样大手术者,可在手术中仅作冷冻,也可作经皮冷冻;对于局部进展性胰腺癌,可视情况作手术中或经皮冷冻,同时给予125碘粒子植入;对于伴发的肝转移,可同时予以冷冻。化疗看来不能提高这些病人的治疗效果,免疫疗法可以一试。
记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