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电台著名记者胡晓梅就中央型肺癌的治疗手段以及最新疗法,采访中央型肺癌治疗专家、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牛立志博士。
胡晓梅 1971年12月24日生于江西, 著名电台主持人、畅销书作者。1992年—2007年主持的电台节目《夜空不寂寞》在深圳保持了连续15年的最高收听率纪录,被誉为“中国南方的广播奇迹”。她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两项国内的行业最高大奖:全国主持人“金话筒”金奖、“全国首届十佳栏目”。 |
《健康报》2009年2月24日 “卫生与法”栏目第6版报道的这次访谈,现将内容转载如下:
创新治疗手段 “冻死”肺癌细胞
——访中央型肺癌治疗专家、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牛立志博士
深圳电台记者 胡晓梅
作为主持人,我在电台做心理咨询专题访谈十几年,每天与不同经历和遭遇的听众通过电波交谈,舒解他们的痛苦,分享他们的快乐。但万万没有想到,去年年初,一场痛苦降临到我头上。年过花甲的父亲突然被发现患了肝癌,而且是晚期。当我们全家感到绝望时,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牛立志博士等一组专家挽救了我父亲。为了增加一些治疗父亲癌症的知识,也出于记者的职业天性,陪同父亲住院期间,我访问了“左邻右舍”,了解到,除对肝癌外,该院利用冷冻方法治疗肺癌尤其是治疗难治性中央型肺癌,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让更多的朋友、病人分享我们全家的幸福,我专程再赴广州采访了复大肿瘤医院院长牛立志博士。
记者:牛博士,从一些学术会议和媒体报道,我知道你已是我国著名肿瘤冷冻治疗专家了。听说在去年11月第四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大会上,你获得唯一的外科优秀论文报告奖,祝贺你。什么原因让你获此殊荣?
牛立志:这是我事前绝对没有想到的。当我从大会主席钟南山院士手中接过奖励证书和奖金时,我真正感到这40几年没有白活。我们虽然在冷冻治疗肺癌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与国内那么多大医院大专家相比,我们是小弟弟,微不足道。这唯一的外科奖给了我,这是大会给我和我院的鼓励。我感谢大会组委会,感谢出席会议、参加投票的近千名代表。
图1 钟南山院士给牛立志颁发奖励证书
记者:2007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徐克成教授和你主编的《肿瘤冷冻治疗学》一书,从这书我了解到,你们到2006年底为止,已应用冷冻治疗肺癌1000余例,这一例数在国内也许是首屈一指了。你们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大成绩?
牛博士:逼上梁山吧!一方面,象我们这样的医院,要能在大医院林立的广州生存并发展,没有“绝活”不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位于心脏大血管旁边的中央型肺癌,一旦进入Ⅲ期、Ⅳ期,手术不能进行了,治疗就非常困难。这就逼着我们找新的治疗手段。我们就采用经皮冷冻治疗。
记者:冷冻疗法治疗肺癌是你们创造的吗?
牛博士:不是。现代冷冻治疗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8年美国FDA批准冷冻治疗前列腺癌和肝癌。2005年英国的Maiwand和Asimakopoulos 报告支气管镜下冷冻,521例主支气管内肺癌接受治疗后,一半以上立即改善症状,生活质量平均指数从60提高到75以上。同时,他们又开展了开胸冷冻肺癌,共做15例,70% 以上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生存时间最长达84个月。我们采用的是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即经过皮肤插入冷冻探针的定点靶向冷冻,对病人的创伤小,属微创治疗。
记者:你们对经皮冷冻和开胸冷冻进行比较了吗?
牛博士:尚没有。这是因为到我院治疗的病例几乎全是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据我们的经验,经皮冷冻不仅对病人创伤小,在CT下观察肿瘤实际上比开刀后直视下观察更清楚。去年3月份,国际冷冻治疗学会主席弗朗科教授邀请我们去西班牙表演,同时有来自意大利米兰大学一位教授表演开胸冷冻。与会专家并不对开胸冷冻有更好的评价。这是因为肺不断地扩展和收缩,肿瘤如果在肺内部,穿刺针很难精确插入肿瘤内,而在CT上,肿瘤清楚可见,因此在CT引导下插入探针相对较容易且准确。
记者:按我的想法,在CT下穿刺对周边性肺癌可能比中央型肺癌更为容易?你的看法是什么?
牛博士:肯定周边性肺癌治疗比较容易。但这样的病人一般在当地都接受手术切除了,多数不会到我院来。来我院的常常是因为年纪大,伴肺气肿,肺功能差,或心脏有问题,不能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实际上对周边性肺癌,冷冻与手术切除的效果是相似的。我们有一位76岁的患者,是山东的一位老教授,有严重肺气肿,上下楼气喘吁吁,体检发现右肺上叶有2.5厘米大小的肺癌。在某医院准备手术,已作皮肤术前准备,准备第二天上手术台了。突然听说有冷冻治疗这一方法,马上出院,来到我院,接受了经皮冷冻治疗,现在已健康生存5年多了。日本东京庆应大学Kawamura教授于2006年报告经皮冷冻治疗20例肺肿瘤,平均住院时间2.6天,在2年内局部复发率20%,1年生存率达89.4%。去年11月份我们一起开会,他告诉我,他们已经做了250例了。他也认为经皮冷冻比开胸冷冻更简单,效果更好。
记者:我关心中央型肺癌的治疗。你对这种肿瘤治疗有什么看法?
牛博士:对中央型肺癌,手术仍然是首选。我是心胸外科医生出身,先跟着导师,后来自己单独进行手术,治疗了很多病例,但总感到效果不很理想,即使勉强切除,常常是全肺切除,术后病人生存质量往往很差,而且很快复发,5年生存率在10% 以下。化疗仅有20% 的改善率,而且维持时间仅3-4个月。分子靶向治疗如易瑞沙,在女性、腺癌、东方人有一定效果,但整体缓解率仍低,更谈不上让患者长期生存。立体适形放疗是目前推荐的一种治疗方法,但远期效果不理想,迄今尚无大系列病例的研究报告。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新技术,但仅对支气管内肿瘤有效。我们在2007年总结了840例不能手术切除性肺癌,应用经皮冷冻和125碘粒子植入联合疗法的效果,其中多数为中央型肺癌,术后按CT所见,14% 肿瘤消失,70% 肿瘤缩小50% 以上,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34% 和17% 。
记者:你们对这一成绩与放/化疗相比较了吗?
牛博士:我们自己没有做这样的研究,但与文献中报告的化疗和放疗的效果相比,还是令人欣慰的,因为我们的病例病情更重,更复杂,多数是接受过化/放疗而失效的患者。
记者:按照循证医学的观点,你们需要做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但由于你们接受的病例的实际情况,目前看来这样做很困难。其实作为病人和病人家属,并不关注百分率,关心的是具体人能否长期生存。我注意到当前世界有一趋势—重视个案的成功。在国际著名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8年6月一期上,我发现有一篇文章,报告一例转移性黑色素瘤病人,对各种治疗均无反应,应用T细胞免疫治疗后,已生存2年余,被认为是免疫治疗巨大成功。你应用冷冻方法治疗的病例中,有多少是长期生存的个案?
牛博士:长期生存的病例已有不少了。有一位家住广州郊区的老太太,今年已99岁了。2004年发觉背痛,去医院检查,发现是右侧中央型肺癌,侵犯到第11胸椎,快侵及脊髓了,活检为腺癌。当地医生对她儿孙说:年纪太大了,好好带回去孝敬老人吧!老太太回家后疼痛激烈,儿孙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送来我院。我们给她做了冷冻治疗加椎骨水泥固定。迄今已快5年了,我们正准备为她庆祝100大寿呢。
记者:这确是奇迹。我从中央电视台《科技人生》“冻死癌细胞”的节目中看到了。还有典型病例吗?
牛博士:你知道几年前有一报道湖南衡阳大火的一英雄记者吗?他叫李凌,在广州一次学术会上,他流着眼泪讲述他舅舅的经历。他舅舅叫鲁和平,突然咳嗽,一检查,发现是右肺中央型肺癌。某肿瘤医院医生告诉他无法治疗了,只有100天寿命。他是工程师,上有90岁老母,下有正在上大学的儿子。正在他筹划“100天”如何度过时,李凌将他送来我院做了冷冻治疗,如今已度过15个100天,完全恢复了工作。我再给你举个例子:去年我到马来西亚访问,从会场刚走出,突然有部汽车开到我面前,下来五六个人。人群中一位个子矮矮的老妇人快步走到我面前,紧紧握住我的手,我一看,原来是5年前在我院治疗的肺癌病人。当时,她呼吸困难,肿瘤压迫了气管,十分危险。我们给她做了冷冻加碘粒子治疗,术后一度呼吸困难加重,给她上了呼吸机,好不容易才出院。想不到现在她活得这么好!她的儿子给我看她治疗前后的对比CT片。治疗前(图2 左)肿瘤很大,压迫气管,现在(图2 右)肿瘤几乎没有了。她告诉我,现在她能每天行走2公里,一点不气喘。
|
|
图2 中央型肺癌冷冻治疗前后CT图像 (左:治疗前;右:治疗后) |
记者:听你讲这些故事,我很感动。事实上,每个癌症病人都有一个故事。我有一点担心:肺是含气组织,你把针插入肺,不会引起气胸吗?
牛博士:有可能,发生率10-20%。但不会有严重问题,一般3-5天气体就吸收了,必要时插根管子抽气。在我们的病人中,我记得只有一个香港病人气胸较严重,他原有肺大泡,术后气胸持续了一个月,最后仍痊愈了。上个月,我们去看望他,发现肿瘤缩小到原来的20% 大小,全身情况和肺功能都较好。
记者:除气胸并发症外,我最担心的是,肿瘤靠近心脏大血管,穿刺是否会穿入心脏大血管内?
牛博士:这是每个病人均顾虑的问题。但迄今为止,我们未发生过这样的并发症。这是我们时时要防止的问题。
记者:经验看来非常重要。
牛博士:医生就象木匠、泥水匠,诊疗病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凭手艺。我给你看一张CT照片。这是主动脉,这是肺动脉,肿瘤就在大血管中间。手术是无法切除的。冷冻探针要从这两根大血管中穿进肿瘤,就像虎口拔牙。这里谈不上多少理论,主要需要细心和悟性。老实说,尽管我们已作了千例以上,但每次治疗时,就象治疗第一例一样,谨小慎微,不敢任何麻痹。
图3 中央型肺癌的冷冻治疗
记者:牛博士,你真“牛”,手真巧,佩服!难怪我看到有那么多欧美白人在你院住院。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我注意到文献中报导应用射频治疗肺癌,你们应用过射频吗?有何评价?
牛博士:你真专业。也佩服你。你这位名记者快成医学专家了。从2004年以来,日本和美国有几份关于CT引导下应用射频治疗肺癌的报告,但似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日本Yasui报告99个胸腔肿瘤应用射频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76% 。我们也用射频治疗过一些病例,就我的经验而言,尚无胆量应用射频治疗中央型肺癌。射频治疗的肿瘤看来以周边性小肿瘤较合适。
《健康报》2009年2月24日 “卫生与法”栏目第6版大幅介绍记者采访我院治疗中央型肺癌这方面的成就,内容如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