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阅杂志,突然《Kaptini》杂志上面有关于恩棠部长的专访,基于最近一年和部长阁下的交往,我赶紧找人翻译了专访内容,并仔细阅读。
这篇专访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部长阁下是去年11月份来入住我院的,经过半年多的治疗,目前部长阁下的身体状况良好。正如同杂志专访里面提到,部长是一位十分坚强的女性。她早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任部长前在印尼科学院任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员。她说:“命运确定我罹患癌症,而且是晚期的。时间对我来说成为奢侈品,因为我所获得不再很多了,我和丈夫考虑各种医疗和医疗地点,加上关心我的同僚们的意见,最后我们决定选择了广州复大医院以及徐克成教授及其医疗组的治疗。”
今年二月,在我的新书《我对癌症患者讲实话》印尼文版本在印尼出版,部长欣然为该书作序,介绍了她在广州和我院治疗的心路历程,对于在我院的治疗。部长在序言中提到从我院“学到很多东西”。
但是,其实我从部长阁下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学到了她的坚强。面对癌症,部长没有气馁,相反,用更加炽热的心去工作,去面对生活。
据我所知,部长生病后,从来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上个月,她去日内瓦出席了WHO大会,又赶往美国波士顿参加会议,再从美国直接赶到我院接受治疗,2天后,刚刚接受完治疗的她,又马不停蹄赶回印尼投入工作。在治疗疾病的半年里,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常常是坐飞机到广州机场,做完抽血检查后,马上离开机场,她不想因为自己的病情而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安排。
从医40年,我从未看到一个身处高位、又患重病的人,如此直面死亡,忘我工作。
在和部长相处的过程中,深深被她的坚强所感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罹患癌症无异于晴天霹雳,很多人在患了癌症之后,意志消沉,惶惶不可终日,人生从此在暗淡中凋零。但是部长阁下在得知自己罹患肺癌以后,积极面对病情,积极寻找合适的治疗方式,并且不舍工作,她在杂志专访中说:每个人都有可能得癌症,所以不要埋怨上苍;也并非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会患这种病。患病之后,部长也和大多数癌症患者一样,要面对来自身体和心灵的打击,但是她没有怯懦,她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精神抖擞的参加工作。
世间芸芸众生,当人们在被命运眷宠的时候,勇、怯、强、弱、智、愚、贤、不肖,都看不出什么分别来;可是一旦为幸运所抛弃,开始涉历惊涛骇浪的时候,就好像有一把有力的大扇子,把他们扇开了,柔弱无用的都被扇去,有毅力、有操守的却会卓立不动。所以,如果说病魔是一个挥舞了狂风的大扇子的话,部长阁下无疑是傲然屹立的人。
我有时也在想,部长如此勤奋的工作,难道不担心自己的身体吗?我在中国思想家孟子那里找到答案,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部长这么勤奋,基于她的理想和信念,她想把卫生事业做好,想为印尼人民造福,所以才会铁肩担道义,不顾自己的安危而勤奋工作。
我也学习到部长的谦逊。她在我院的日子里,亲切的面对我院的医护人员,和他们恳切交谈,并且时常面带微笑,对医护人员的服务表示感谢。在我的印象中,她常常对关心她的人说“Fine,Thank you”。部长是世界著名大学培养的博士,但她对于医生给予的治疗,坦然接受。她的这种谦逊几乎是天生的,让每个接近她的人都会感觉到和蔼和温暖。
我还学到了她的博爱。我不得不提的是她的博爱情怀,当我第一次和部长阁下交谈的时候,部长谈到她希望能够在我院得到有效的治疗。她说,治疗我的肺癌,并不单纯是为了我自己和我的家人,我希望能够多活几年,是因为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在五年之内,让印度尼西亚所有的乡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我衷心希望能够在我有生之年实现这个目标。我听完部长的话,深深的被她的精神折服。虽然已经患病了,但不改她心怀天下的博爱情怀,一心为印尼人民造福,十分可敬。
部长是一位伟大的人,她的人生追求达到了生命的极致,不是任何凡人能够做到。印尼有这样伟大的女性,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十分仰慕。
月华如梦,莫道明月不亲人。对于宇宙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过路客。我也是一个癌症病人,与部长是同病相怜,我要学习她,抓住生命的价值,让生命的鲜花怒放。有时我在想,我们既到世上走了一道,就应该珍惜生命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生要比死更难。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生,却需要一世的勤勉和胆识。
正如Martin Luther King所说:我们必须接受有限的失望,但我们绝不可失去无限的希望( We must accept finite disappointment, but we must never lose infinite hope。)。部长的坚持和博爱,一定会让他的人生变得更完美。
加油,部长!
右起:牛立志博士(复大医院院长)、Dr.Terawan(总统医疗队成员 介入专家)、恩当丈夫(妇科专家)、
恩当部长、徐克成总院长、郑子联(椰风山湖医院院长)、Lina(翻译)、陆秘书
2011年7月9日,印尼《国际日报》发表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