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检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体检和一些疾病筛查中,CT常常被作为重要的检查手段。 但一直以来,各种关于CT的说法褒贬不一,不少人不禁疑惑:CT检查会不会有辐射?做多了,会不会增加致癌风险?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CT有什么作用?

CT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也可以简单理解为X射线的“升级版”,通过连续的断面扫描、信号采集、计算机处理后,获得身体内部结构的清晰图像。
这种扫描方式,就好比把我们的身体当成一块面包,CT就是把面包切成片,“切”成一片片进行观察,每片上有些什么就一览无余了。
但这样层层扫描下来的电离辐射量到底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很大影响呢?自1971年发明以来,“做CT会致癌”的争论就一直持续不断。

2025年4月14日,一篇刊载于JAMA子刊《内科学纪要》的最新研究显示,美国2023 年的CT检查,预计将导致约10.3万癌症新发病例;如果状况持续下去,CT相关癌症最终可能占每年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5%。这个数字意味着,CT检查的癌症风险,将与饮酒(5.4%)、体重超重(7.6%)等其他高危因素处于同等水平。

△论文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Oncology”上发表了一篇题为“Brain cancer after radiation exposure from CT examinations of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results from the EPI-CT cohort study”的研究论文。研究显示,在儿童和青少年中,CT检查相关的辐射暴露与脑癌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每增加100 mGy,整体脑癌风险增加27%,胶质瘤风险增加11%。

△论文截图
此外,2023年11月《Nature》子刊上的一篇研究分析了超过94万在22岁前接受过CT检查的参与者的数据,结果发现,累积辐射剂量与所有血液恶性肿瘤的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每增加100mGy辐射剂量,所有血液恶性肿瘤风险增加96%。

△论文截图
按CT检查次数分析发现,在连续分析中,每多做一次CT,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整体风险增加43%,淋巴系统恶性肿瘤、髓系恶性肿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风险分别增加42%和48%。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小伙伴们脑瓜子嗡嗡的:“还能安心做CT吗?”“那以后体检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弄?”莫慌张!研究者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让大家都别去做CT检查,而是要提醒大家更审慎地考虑CT检查,不要过度(次数)和过量(剂量)进行CT扫描检查。

实际上,关于辐射怎样才会伤害人体,也已经有大量的科普,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像CT、X线这样的医学检查,会利用电离辐射成像。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报告指出,当辐射剂量<100mSv(mSv:毫西弗,辐射有效剂量的基本单位)时,并没有观察到肿瘤发生率明显增加。
这说明100mSv是一个界限,在安全剂量范围内,CT检查对健康的影响是比较低的。
另外,自然界中的辐射其实无处不在,我们每年都会受到大约2.4~3.0mSv的天然辐射。常见医学检查中:
- 一次X光胸片的辐射量约为0.1mSv,相当于在自然环境下的户外待5~10天或坐飞机20小时的辐射剂量;
- 而普通的平扫CT辐射剂量在2~15mSv,低剂量螺旋CT甚至只有0.6~1.5mSv,大幅减少了辐射影响。

△美国放射学学会(ACR)、北美放射学会(RSNA)组织联合制定的《常见成人影像学检查平均辐射剂量的参考值》
根据我国放射防护标准的规定来看,只要一年50mSv以下,或者连续5年,每年平均不超过20mSv,就属于安全范畴,我们不需要为此过度担忧。放射线可以在人体内留存1~2个月,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年进行4~6次的CT检查,且每次间隔在2个月,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总而言之,CT会产生电离辐射是不争的事实,但常规的CT 检查,风险都在可控范围内。

CT检查的合适频次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个体健康状况、检查目的和潜在风险等,一般遵循“必要且适度”原则。
对于一些较特殊人群如儿童和青少年,易受辐射影响,可耐受剂量低于成人,临床所有设备都有针对性扫描序列以降低辐射剂量;孕妇做检查前务必提前告知医生,若在孕12周内,要尽量避免CT或X线检查,否则可能致胎儿损伤,若孕12周后,可依病情而定。
此外,有些疾病/不适,也非做CT不可,还有一些可以通过其他检查进行初期筛查,比如:
- 普通感冒发热,一般通过血常规、咽拭子等简单检查即可初步判断病情,一般无需进行CT检查;
- 普通咳嗽可通过听诊、血常规、咽拭子等检查来初步诊断,只有当怀疑有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等严重疾病时,才需要做CT检查;
- 如果是偶尔出现的轻度头痛,通常可先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血压测量等简单检查,找出可能的原因,如紧张、疲劳、血压波动等,而不是直接进行头部CT检查;
- 普通骨折的初步诊断通常通过X线片即可完成。脊椎疾病一般建议首选核磁共振检查,其次才是CT检查;
- 大脑、脊髓病变、脑梗建议核磁共振检查,急性脑出血才建议CT检查;
- 龋齿、牙周炎等常规口腔检查结合X线片即可满足需求;
- 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桥本氏病、胆囊结石、乳腺结节、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胎儿的检测、早期妊娠、异位妊娠、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可以选择超声检查;
- 胸部疾病大致了解建议选X光检查,细致分析诊断建议选CT检查,而肺部疾病首选低剂量CT检查。在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研究中,已被证实可有效提高新发病例的检出率,实现早诊早治,从而使肺癌患者的死亡率降低16%;
- 高危胸痛病患,为排除冠心病可选CT检查。但一般情况下,心脏疾病首选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如要看冠状动脉有否病变,可首选CT血管造影检查。
如果因为疾病需要得比较频繁地做CT,建议大家选择低剂量螺旋CT,同时也要定期接受生化检查,这样发现了辐射影响也可以尽快干预。
放射科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放射科医学影像科设备齐全,设备图像质量清晰,长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影像检查,通过多种方法,诊断早期肿瘤若干,挽救了诸多患者的生命。现配有西门子64排螺旋CT、GE64排螺旋CT、GE1.5T核磁共振、多功能平板DSA组合CT机、普通X射线机、DR等设备。多年来,科室一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诊断水平,全力提供优质影像诊疗技术服务,为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