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结果出来了吗?”
“确定了,恶性!”
“终于明确诊断可以药物治疗,也可以医保报销了!”
……
对话发生在一次胰腺癌穿刺活检术后。60岁的患者因胰腺肿瘤到外院手术,打开腹腔发现无法切除,取病理后关腹,但结果病理为阴性。术后一个月再次穿刺活检病理仍然阴性…… 为此,肿瘤科医生拒绝给予药物治疗,因为“没病理”。三个月前患者找关系做了姑息性放疗,但效果不好。经病友介绍来我院,在穿刺活检时,术中快速冰冻显示恶性肿瘤,同步纳米刀消融。患者醒来后知道穿刺结果后说:“太感谢你了,我终于明确诊断可以药物治疗,也可以医保报销了。”









术中冰冻,并非“冷冻患者”,而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病理技术。它的全称为“手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是外科手术与病理诊断的“无缝协作”,是现代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决策助手”
在手术过程中,临床医生切取局部少量或全部病变组织,即刻送往病理科制作冷冻切片。术中冷冻病理的流程大致包括预约、登记、取材、冰冻切片、染色、镜检6个步骤,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变性质后迅速做出的病理诊断——
- 判断病变是否是肿瘤、良性还是恶性,以便决定手术方案;
- 判断切缘是否干净,防止残留复发;
- 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手术医生根据淋巴结的状态调整手术方案,如是否扩大淋巴结的清扫范围。
相对于普通的石蜡病理3-5天甚至一周的漫长等待,术中冰冻一般要求30分钟内做出诊断(疑难病例除外)。
既然术中冰冻病理出报告很快,那么是否所有标本都可以送术中冰冻呢?答案是否定的。术中冰冻报告是临时性诊断报告,它不能代替石蜡作为最终的病理诊断。两者不一致的情况少见,但不可避免,若不一致,临床医生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治疗策略。
术中冰冻就像是快洗照片,虽然速度快但细节和质量,不如慢工出细活的石蜡切片。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取材误差、切片质量或诊断误差引起的。它或许不完美,但在无数手术中,正是它让患者不白挨一刀、不错过治疗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