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从字面理解,为秋天的开始。随着气温渐渐降低,不少人的胃口也慢慢上来,开启了大吃特吃的模式。民间更有“贴秋膘”的传统,试图通过大量进食诸如炖肉、烤肉、红烧肉等肉食的方法,“以肉贴膘”把整个夏天丢掉的体重给补回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现代人基本不会因营养不良而掉“膘”,当今“贴秋膘”已经演化为秋季进补的代名词,然而,不科学的进补方式容易引起健康问题。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提醒您,贴秋膘都要科学合理。
乱贴秋膘易得这四种病

01 肠胃疾病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加上长时间的空调环境以及常食冻品,许多人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一旦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同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出现腹泻、胃胀等症状。这时最该做的是给肠胃一个调整适应期,尽量少吃高油高脂食物。
02 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短时间集中摄入高油高脂、肥甘厚味的食物,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这类人应坚持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辛辣、高盐等食物。
03 急性胰腺炎
高脂饮食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诱因之一。盲目“以肉贴膘”,很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出现急性剧烈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04 痛风
“贴秋膘”时难免会摄入不少动物内脏、海鲜等含嘌呤较多的食物,加上活动少、肥胖等因素,就容易引起痛风。
癌症患者“贴秋膘”勿走极端
很多癌症患者经过艰苦的手术、放、化疗治疗之后,体重明显降低,营养缺失,他们也想趁此机会进行补给,但是往往对“贴秋膘”存在误区,走上两个极端:

一种是进补过度反而加重身体负担。他们往往认为进补一定要大鱼大肉,只要有胃口,就通过各种食补、药补的方式来补充丢失的营养,结果肿瘤还没治好,又生出其他病来,不仅增加身体的负担,同时也使得肿瘤的治疗更加困难。
另外一种是过度忌口导致营养不良。有研究显示,约20%的肿瘤患者实际上是死于营养不良和由营养不良导致的相关并发症,而非癌症本身。患者在生肿瘤之后,就不敢吃鸡肉、羊肉、海产品、竹笋、韭菜等“发物”。事实上“发物”是中医的说法,通常是针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群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
据了解,“贴秋膘”并不是要吃较多的肉,而是根据病情需要和季节特点因人而补,均衡营养。癌症患者的营养状态,与肿瘤治疗息息相关。癌症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往往代谢率高,营养消耗大,从而失去治疗的机会。因此,癌症患者不能过度忌口。如果患者营养状态差,机体免疫力就会下降,就无法承受手术、化疗、放疗等创伤性治疗。
如何“贴秋膘”才合理呢?

秋季注重养阴润燥,白色食物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肉类建议应多吃鱼类、禽类等白肉,少吃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蔬菜、水果也以白色为佳,如莲藕、莲子、银耳、百合、淮山等。同时饮食宜清淡,蔬果多搭配,尽量少食辛辣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
温馨提示:
--身体瘦弱、贫血、低血压的人可适当吃些牛羊肉,必要时少量补点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再配上足够的主食,有助于改善健康、提高抗寒能力。
--高血脂、脂肪肝患者不必刻意增加食量,可多锻炼身体,降低脂肪比例。
--癌症患者要在专业营养师或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遵循营养治疗的原则,适当进补,合理“贴秋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