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5日,《健康报》第五版整版刊登了“勇攀世界肿瘤冷冻治疗最高峰-访冷冻治疗专家牛立志博士”一文,全面介绍了我院副院长牛立志博士在冷冻治疗癌症上的贡献,介绍了冷冻治疗的现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冷冻治疗是美国在1998年最早批准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和肝癌。目前已发展至用于治疗肺癌、肾癌、乳腺癌和子宫癌等数十种肿瘤。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从2001年初开始冷冻治疗,多年来,共有4000多海内外的患者接受冷冻治疗,在治疗例数方面位居全国第一。在这当中牛立志博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也因此被誉为国内冷冻治疗第一人。
在徐克成教授和牛立志博士主编的《肿瘤冷冻治疗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记载了我院在肿瘤冷冻治疗方面的大量病例资料。国内外的主流传媒也给予了大量的报道,不吝赞美之词地向全球大篇幅介绍医院和相关专家的事迹。
现将报纸照片及原文转载如下:
勇攀世界肿瘤冷冻治疗最高峰
——访冷冻治疗专家牛立志博士
记者 南阳河
走向世界 --------------------------------------------------------------------------
2007年11月,北京。14届世界冷冻治疗大会开幕了。全世界的500多名学者、专家出席会议。来自美国、日本、法国的九位专家分别就冷冻治疗的历史、原理等等基础作了报告。本国生物工程学会靶向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积仁教授报告了肿瘤治疗的临床成就:“到2007年7月份为止,全国冷冻治疗13500例,其中广州复大肿瘤医院3580例,名列第一,第二名,1500例……。”随后,一位高高身材、稍显清瘦的中年专家走上讲台,开始了大会第一份临床报告,报告的题目是“肿瘤冷冻治疗:3580例治疗成绩和经验”。报告者是牛立志博士,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副院长。
2008年3月12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印尼全国肿瘤大会上,牛立志博士在国际冷冻治疗学会主席弗朗科陪同下,为一例肺癌患者作了CT下经皮冷冻的表演。当电视屏幕上实时显示,冷冻刀插入肿瘤内,冷冻区覆盖了全部肿瘤时,屏幕前数百名印尼医生以掌声欢呼。此次治疗开创了印尼肿瘤治疗的历史。
2008年4月,牛立志博士应世界冷冻治疗学会主席弗朗科邀请,先后去意大利、西班牙四个城市作冷冻治疗肺癌、肝癌等肿瘤的学术报告,并参加了冷冻治疗肿瘤的现场表演。
2008年5月,世界冷冻治疗学会将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作为亚太地区冷冻技术培训中心,一批批来自印尼、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医生来院接受培训。
2008年7月,世界冷冻学会主席弗朗科考察了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决定将复大肿瘤医院的冷冻治疗中心作为全球临床研究基地。
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这样评价牛立志:“牛立志博士在实践肿瘤冷冻治疗方面贡献甚多,他将肺癌外科治疗与冷冻治疗有机结合,许多肺癌患者作了经皮冷冻治疗,使不少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得以消融,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作为一名对肺癌治疗灌注毕生心血的同行,我对牛立志博士和他的团队在肺癌冷冻治疗方面所作出成绩甚为钦佩。”
牛立志博士在14届世界冷冻大会作主题发言
迈入新领域 --------------------------------------------------------------
冷冻疗法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技术。早在3500年前,就有人应用冰治疗腿部感染性伤口、骨折和各种刀伤。但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近百年来,冷冻疗法几经沉浮。
上世纪60年代,医学界开始应用液氮治疗肝癌和前列腺癌。上世纪末,氩氦冷冻技术被批准进入临床,冷冻疗法在全世界迅速开展。我国几乎与世界同步开展了肿瘤氩氦冷冻技术,迄今,不仅治疗总例数堪为全球第一,而且在治疗技术上作了重大改进。目前主要开展了经皮冷冻治疗。
所谓经皮冷冻,这是一项微创技术,系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冷冻探针经皮穿刺插入肿瘤内,然后输入高压氩气,使探针尖端温度迅速降至零下160℃以下,使肿瘤及其周围至少1cm的正常组织全部进入冰球内。至少被冷至-40℃的肿瘤细胞迅速坏死或凋亡,从而产生原位消融肿瘤的作用。要完成这样治疗,需要术者熟谙解剖知识和灵巧的手上“功夫”。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从2001年初开始冷冻治疗,在国内并非最早,但何以在治疗例数方面迅速跃居全国第一?该院院长徐克成教授表示,在这方面,牛立志博士起了主导作用。谈起医院开展冷冻治疗的历史,徐教授深有感触的说:“我们的起步并不容易。从2001年3月-2002年3月,先后有多位专家尝试开展经皮冷冻治疗,但不理想,还有少数病例发生了治疗意外。牛立志博士来院后,迅速打开了局面。此前,每个月能作4-5例冷冻就不简单了,牛博士来后,几乎每天均开展冷冻治疗,最多一天作5-6例。几年下来,不经意间就积累了近4000例了……”。
笔者了解到,牛立志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师从我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刘永修教授,从硕士到博士,受到严格的基础和专业训练。毕业后,又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从事心胸外科工作,从住院医生升至副主任医师。是什么原因促使这正当年华的胸外科医生改行从事冷冻治疗?
牛立志博士这样回答:“我们医生是为病人服务的。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目标。”他说:“以肺癌为例,胸外科日常工作中最忙的就是作肺癌手术。但能手术切除的肿瘤仅占所有手术的60%-70%。即使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率高达50%以上。更为严重的是,80%左右的肿瘤患者没有进入医院手术,因为他们的肿瘤发现时,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对这些不能手术切除的或复发的肿瘤如何治疗?冷冻治疗看来是一最好选择之一。”
牛博士看CT片
牛博士在西班牙讲课
挑战极限 ----------------------------------------------------------------
2年以前,在上海召开的肺癌高峰论坛会上,牛立志博士应邀作了“冷冻治疗肺癌800例”的报告。当他将一幅幅中央型肺癌冷冻治疗的图片显示出来时,全场震惊了。正是在这次会上,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牛立志博士初露头角,许多专家想不到那些紧贴主动脉和心脏的肺肿瘤,竟然在CT引导下,安全地接收了冷冻消融。牛立志博士报告完后,一些著名肿瘤专家纷纷向他祝贺,一名专家开玩笑对他说:“小牛,你真~牛~,对这样的肿瘤你竟敢虎口拔牙。”
虎口拔牙!牛立志一直在对那些看似无法治疗的肿瘤患者倾注心血,不仅对常见的肺癌、肝癌,用冷冻消除了一个个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而且对一些根本没有手术可能的或手术禁区的肿瘤,拔去了“虎牙”。
2003年的国庆节期间,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接受了一名来自北京的病人。她是一名高中学生,患心包血管肉瘤。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全世界文献仅报告7例。主要引起心脏堵塞症状。患者在北京接受了手术,术后仅缓解2个月。第3个月时,症状又起,且比术前更为严重。到广州时,病人心跳140次/分钟,呼吸急促,口唇面孔发紫,颈静脉怒张。几天后,病人接受了开胸探查。术中发现心脏周围有厚厚一层肿瘤阴影,犹如盔甲紧紧锁住心脏。牛立志博士应用外科技术,将心包打开,再对肿瘤逐步冷冻-切除-再冷冻-再切除。术后,病人症状迅速缓解。2个月后,出院回京上学。但半年后她突然肺部感染,随后心肺功能衰竭死亡。为了这位病人的病故,牛立志博士痛苦得几天未能吃好饭。他感到非常惋惜,因为他觉得如果不是意外感染,病人完全有机会继续活下去。
2004年初,另一位心包肉瘤病人入院。这是一位73岁的湖北老太太。具有与北京那位女学生相似的症状。心脏,高龄,恶性肿瘤,几乎使所有专业医生不敢越雷池一步。牛立志又一次应用冷冻技术为病人消除了症状。术后肿瘤全部消失。3年后病人回院复查,仍然保持良好状态。
“虎口拔牙”的消息让一个比一个更难治疗的病人找到牛立志博士。2007年初,一位心脏肿瘤患者从美国飞了20多小时,到广州专程找牛立志博士。病人原发肿瘤在肺部,3年前已切除。近年来肿瘤复发,美国医生断定他的预期生命仅1个月。他带来上百张CT、MR、PET-CT片,清楚地显示肿瘤已累及心包、右心室和右心房,并将肺静脉和上腔静脉紧紧包住。开胸探查已不可能。牛立志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数根冷冻探针插入肿瘤内进行冷冻,同时注入具有局部照射作用的125 碘粒子。治疗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极为令人鼓舞。一年后,病人来院复查,肿瘤较前缩小一半,心脏填塞症状基本消除。这位来自美国洛杉矶的病人传达了美国医生的话:“中国不可小看!”
牛博士在西班牙演示手术过程
勇战“癌王”-----------------------------------------------------------------------
冷冻目前主要用于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但冷冻能否代替手术治疗?牛立志博士认为,不是“代替”而是“结合”。事实上,前述几个病人的治疗,就是在手术基础上进行冷冻。冷冻把手术的适应症进行了扩充,或者说冷冻是手术的延伸。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迄今,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不超5%。未能切除的胰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不超10%。冷冻治疗由于不切除肿瘤,仅将肿瘤原位破坏,因此几乎适用所有局部进展性胰腺癌患者。国外,奥地利考帕医生在2001年首先提出应把冷冻作为胰腺癌的常规治疗。牛立志博士大胆尝试了这一课题。他先是在剖腹情况下对胰腺癌进行冷冻,进一步发现,在CT和超声(尤其是内镜超声)下冷冻,对病变的显示清晰并不亚于手术中冷冻,因此,从减少病人痛苦这一目标出发,他和他的团队目前主要应用经皮冷冻治疗胰腺癌。在今年初发表的有关49例局部进展性胰腺癌治疗的论文中,13例手术中冷冻,36例经皮冷冻,术后1年生存率53.1%,2年22.8%,3年9.5%。有8例已经存活2年以上,其中1例接受经皮冷冻,已健存4年3个月。
当然,对于冷冻治疗像胰腺癌那样的“癌王”,传统医学界不一定相信,或者不愿相信。曾经主编我国第一本胰腺病专著《临床胰腺病学》的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徐克成教授列举了2008年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第44届ASCO年会。在这次有2万人参加的世界性大会上,有关胰腺癌非手术治疗的论文仅有4篇,第一篇观察了胰腺癌基础化疗药吉西他滨作为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中位生存期治疗组比对照组延长2.6个月;第二篇报告吉西他滨加放疗治疗局限性切除性胰腺癌,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24个月生存期12%;第三篇评价了吉西他滨加两个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转移性胰腺癌,中位生存期7.1个月;第四篇报道联合化疗对耐吉西他滨的顽固性胰腺癌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仅13周。徐克成教授认为,上述治疗结果十分悲观。病人虽然治疗后生存期延长几个月,但这种在药物严重副作用下艰难生存,对病人到底有多大实际意义?
实际上,学术不能代替临床实际。病人为了生存,不会太看重几篇论文的结论。牛立志博士在欧洲的演讲、演示和他的治疗病人的成绩,迅速吸引了很多欧美病人。从广州治疗回国的丹麦病人用亲身体会在丹麦报章上发表大篇文章,报道了冷冻治疗胰腺癌的事迹。丹麦癌症协会医生专门来广州访问了牛立志博士,认为“技术是真的,效果是可靠的。”丹麦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专门约会徐克成院长,表明他将报告丹麦王国政府,让政府资助丹麦公民来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接受治疗。这些国内外的成功治疗案例,以及来自国内外传媒和政府尤其是同行的肯定,对牛立志博士继续挑战“癌王”,迈向医疗技术巅峰起到了鼓舞的作用。
与franco做冷冻手术演示
“医者父母心”-----------------------------------------------------------------------
冷冻治疗是美国在1998年最早批准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和肝癌。目前已发展至用于治疗肺癌、肾癌、乳腺癌和子宫癌等数十种肿瘤。在徐克成教授和牛立志博士主编的《肿瘤冷冻治疗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记载了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大量病例资料。该院规模不大,历史不长,何以能在冷冻治疗上独占鳌头?
中央电视台曾播送过一个专题片“拯救象面人”,说的是马来西亚两位面长巨瘤的“象面人”,在到处求医遭拒情况下,被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接受来院,在冷冻治疗基础上,顺利地切除了重达5公斤的面部肿瘤。广东省政府侨办曾专门为这两位脱去“象面”的马来西亚华裔康复回国举行了欢送大会。一位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这一事迹,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医生?什么叫医者父母心?”
牛立志博士正是怀着“医者父母心”,对技术精益求精,用对病人的炽热的爱,让冷冻技术在病人生命的延续中发挥作用。
院长徐克成教授给笔者讲了一个故事:香港有位企业家,姓王,时年已77岁。1993年患肝癌,在香港接受了肝叶切除。2002年被发现残余肝内又长了2个肿瘤。他不屈命运,于2002年6月来到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住院。第二天,一长途电话打到院长办公室。王老先生的女儿在到处寻找父亲,要求院长动员父亲速回香港。为什么?女儿说:香港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讲她父亲无法治疗,你们不可能为他治疗。第三天,远在美国的儿子发来电邮加传真,言明将来广州接父亲回港。王老先生说:“病是我生的,儿女无权干涉!”徐院长十分为难。晚上9时半,他将牛立志博士叫来办公室,给他看电邮和传真,说:“放弃吧,动员王老先生回家!”牛立志沉默不语,最后说:“好吧!”第二天一早,牛立志博士早早来到徐院长办公室,说:“院长,我一夜未眠。让王老先生回家意味着让他死亡。我想冷冻治疗可以帮助他。”徐院长说:“如何做病人家属工作?”牛立志说:“用我们的爱,用我们的实践。”说着,他的眼睛湿润了。徐院长说:“好!你去准备吧!有责任我来负。”徐院长将王老先生儿女一起请来,特地让他们进到CT室外间,观察了牛立志博士为他们的父亲治疗的全过程。王老先生康复了。几个月后,SARS爆发。王老先生的工厂是专门生产消毒水的,他捐出大量消毒药物给了香港地区,被香港媒体称为“漂白水大王”。
牛博士正在给病人做经皮冷冻
切为了生命的延续------------------------------------------------------------------
如何让进展性肿瘤患者生命得以延长?这是目前最受关注的课题。在牛立志博士冷冻治疗的病例中,肿瘤不一定能全部清除,但病人存活下来。他总结的冷冻治疗800例局部进展性肺癌患者的论文中,20%左右活存5年以上;110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接受冷冻治疗后;3年生存率61%,5年生存率达25%。在50例肿瘤超过10厘米的肝癌患者中,有12例健存5年以上。牛立志博士认为,冷冻治疗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作为局部疗法,能消除肿瘤或减少瘤负荷,另一方面,冷冻后肿瘤留在原处,瘤细胞破坏,或释放抗原,或原来被遮盖的肿瘤抗原暴露,可激发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消除残存的瘤细胞。牛立志博士对比了以前他手术治疗肺癌的经验:手术如果仅切除肿瘤的80%,剩下的20%肿瘤会很快重新长起来,但冷冻后,即使肿瘤有残余,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生长。“当然,”牛立志博士说:“我们尽可能清除最多的肿瘤块,一次不行,可重复做第2次,乃至第3次。由于是微创治疗,病人能承受,而手术是不可能这样的。”
牛立志博士列举了一个病人的PET-CT片。这是一上齿龈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给予上齿龈癌冷冻,一个月后复查PET-CT,原发癌被冷冻,转移癌也消失。有一例黑色素瘤肝内广泛转移患者,在上海等医院预期生命仅3个月,来广州接受冷冻治疗。给予主要肿瘤冷冻。3个月后,肝内小瘤块也相继消失。患者生命已延续4年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前几年即宣称:癌症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目前,治疗肿瘤的模式已发生改变,从过去着眼于肿瘤局部转向重视病人整体的康复。癌症是一全身性疾病,仅仅消除了局部肿瘤,不能避免转移和复发,而冷冻疗法兼有局部和全身性治疗双重作用。
牛立志博士表示,下一步的工作是将冷冻疗法与免疫疗法相结合,希冀创造让癌症患者长期生存的新策略。
在第14届世界冷冻大会上,徐克成教授和牛立志博士双获 “国际冷冻治疗特别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