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复大肿瘤医院“掌门人”徐克成以高尚医德吸引众多老外前来就医
来源:羊城晚报
“厚于德 诚于信 敏于行” 广东精神齐践行
(2012年6月8日)在广州,有这样一位年已古稀的医生,自己身患癌症,却时时心系癌症患者。“厚德行医、医德共济”是他所在医院多年不变的院训。而他,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这一院训,同时也践行着“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他叫徐克成,是广东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右图)。
创办医院屡做“亏本买卖”
徐克成是我国消化病专家。1991年,徐克成从江苏来到深圳蛇口工业区医院任副院长,2001年到广州筹建复大肿瘤医院,从此扎根广州。
六年前的一次体检中,徐克成被查出罹患肝癌。毅然决定实施手术之后,徐克成就开始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带领团队为癌症患者研究治疗方案,善待每一个生命和病人。
茂名女孩彭细妹,如今是复大肿瘤医院志愿者站的“招牌”。每天,她笑脸盈盈地为患者提供志愿服务,细心而专业,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此前她是个卵巢癌患者,还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2009年,徐克成在湛江一次义诊活动中见到彭细妹。“巨大的肿瘤将她的肚子撑得快穿不下裤子,下肢也肿如象腿,别说走路,连平坐时都气喘吁吁。”徐克成见到彭细妹,二话没说就掏钱让她去做了超声波检查,并叮嘱她要尽快治疗。
彭细妹说,家里经济十分困难,不想治疗了,因为怕连累家人,已在外面流浪了两年。徐克成听完,沉默了一会儿,当即“打包票”,“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
从湛江回到广州后,徐克成马上让实习护士找到彭细妹的亲人,随即派护士和自己的司机驱车500公里抵达湛江,把彭细妹接来医院,为她切除了重达55公斤的肿瘤和囊液,医院为她的治疗整整花了18.68万元。
明知亏本为何还要做?徐克成说,帮助他人是最大的快乐,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有这个医德。
在一般人眼中,民营医院是要赚大钱的,可徐克成收病人却从不分贵贱、不怕“亏本”。为了救助来自湖南郴州山区一名患了面部巨大肿瘤的病人,徐克成到马来西亚演讲,筹到了34万元。2007年,英国伦敦电视4台来广州采访,给了徐克成5000英镑采访费;2008年,在日本低温医学国际大会上他的论文报告获得“金奖”10万日元,这些个人所得他悉数捐给医院的“救助基金”,用于捐助病人。
2001年6月,一名71岁女患者被子女送来复大肿瘤医院治疗,徐克成无微不至地关怀病人,倾尽全力救治,让她延长了一年半的生存时间。老人去世后,她的子女将一面写着“忠诚敬业,做人为本,术能品德,模范标准”的锦旗送到了复大肿瘤医院医护人员的手中。病人去世了还送锦旗,这是很少见的事。
七成病人从国外慕名而来
创办复大肿瘤医院时,徐克成已61岁,是国内知名的消化病专家和肿瘤治疗专家。
如此高龄创业,谈何容易?徐克成决定走特色路线。他带领团队,开创了以冷冻消融(CSA)、微血管介入疗法(CMI)和联合免疫疗法(CIC)为主导的“CCC治疗模式”,让不少患疑难杂症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2006年3月,马来西亚华文报纸《星洲日报》报道了一位面部长有巨瘤的19岁高中女生洪秀慧,向全世界医院呼吁救救这位“象面人”。当时徐克成的肝部手术仅仅过去两个月,他不顾劝阻飞往马来西亚。
徐克成及其医疗团队先后5次给洪秀慧做血管介入治疗,用不锈钢圈将肿瘤内的血管一根根阻断,然后用冷冻探针将瘤体一段段冻死。4个月后,洪秀慧背负多年的巨大负担被成功卸了下来。
出色的医术,引来媒体广泛报道,如今该院有超过70%的病人从国外慕名而来。说起这些,徐克成也觉得欣慰。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一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女士,人称阿里太太,如今她是医院食堂的志愿者。7年前,她的丈夫阿里因患鼻咽癌在印尼被宣布“只能活三个月”,后来经过徐克成和他的团队治疗,竟存活了7年。为向曾救治过丈夫的医生护士致谢,阿里太太决定留在医院食堂当义工。
谁收了红包谁付病人费用
每个来过复大的人都知道,这里有条“高压线”—— 一旦医务人员接受了病人送的红包或者任何礼物,就必须承担病人的全部医药费。除此之外,还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罚,最严重者可除名。
这条“高压线”的制定者就是徐克成。“如果医生把自己的经济利益与病人的治疗挂钩,肯定不行。但是,如果加大医生工资及业绩的奖惩额度,将医生收入提升到良好水平,从制度上促使医务人员,让他们通过为病人提供优良的服务来获得高收入,便自然可以从源头上杜绝灰色收入。”徐克成如此阐释他的想法。
但是,这样是否有些不近人情?在许多病人看来,人情往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表达感谢为何不可?对此,徐克成也有一套解决方法。
2002年,徐克成一个好朋友患上肺癌,来到复大接受治疗。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心脏病犯了,情况非常紧急。在徐克成的指挥下,医务人员没有慌乱,凭着出色的医术将他从鬼门关抢了回来。
清醒后,这位朋友感激万分,说什么都要请相关医护人员吃饭。徐克成知道老友的牛脾气,“要是和他顶撞,说不定心脏病又要犯了,我只好答应下来。”
宴会当晚,病人、家属、医生其乐融融。而病人不知道的是,尽管当晚的宴会费用由他支付,但复大医院也给他减免了相同金额的医疗费。这样也就不违反“高压线”政策了。
徐克成行医半世纪,走访过数十个国家,治疗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病人,真正诠释了“医学无国界”的大爱精神。
徐克成聊起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复大医院救治了丹麦胰腺癌病人郭林。郭林及丹麦哥本哈根的癌症协会邀请徐克成去丹麦参观交流,徐克成院长走下舷梯,当地友人挥舞五星红旗迎接,当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至今,郭林已存活4年,每年都会回到复大医院这个她“中国的家”。
(张小磊、江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