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成(左)无微不至的照料让这名来自波兰的患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曾强 肖雄 摄
南方日报 记者 曹斯 戎明昌 通讯员 江明星
雷锋的故事,伴随着徐克成不断前行;雷锋的精神,却在徐克成的身上闪光。
这是一个巧合,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和雷锋同龄,均是1940年出生。1962年,22岁的雷锋因公殉职。徐克成1963年从南通医学院毕业时,全国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高潮。在随后半个世纪的从医生涯中,雷锋精神激励他每天忘我工作,善待每一个患者和生命。
徐克成说:“雷锋精神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我72岁了,患癌症已有6年,但我一天也不敢懈怠,能为患者多工作一天,就是我人生的意义!”
徐克成是我国著名消化病专家,也是一位有4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1991年,他从江苏来到深圳蛇口工业区医院任副院长,2001年到广州筹建复大肿瘤医院,从此扎根广州,厚德行医,复大肿瘤医院也从20张病床发展为现在拥有三家分院349张病床的医院集团。6年前的一次体检中,徐克成被查出罹患肝癌,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带领团队服务患者,继续演绎着一个个治病救人的动人故事。
助人为乐是最大医德
“雷锋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有这个医德” ——徐克成
茂名女孩彭细妹是复大肿瘤医院的志愿者。每天,她笑脸盈盈地为患者提供志愿服务,细心而专业。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此前她是个卵巢癌患者,还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2009年,徐克成在一次湛江义诊活动中见到彭细妹。“巨大的肿瘤将她的肚子撑得快穿不下裤子,下肢也肿如象腿,别说走路,连平坐时都气喘吁吁。”徐克成二话没说就掏钱让她去做了超声检查,并叮嘱她要尽快治疗。
彭细妹说,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她不想治疗了,怕连累家人,自己已在外面流浪了两年。徐克成听完,沉默了一会儿,当即表示帮她治,“钱的问题不用担心”!
从湛江回到广州后,徐克成马上派医护人员驱车1000公里,把彭细妹从湛江接来医院,为她切除重达55公斤的肿瘤和囊液,复大医院垫付医疗费达18.68万元,还包食宿,让她静养身体。感恩的彭细妹康复后主动提出在医院当志愿者,她动情地说:“徐院长就好像我的父亲一样,我留在这里,能把爱心传递下去,给更多病人带去温暖。”
明摆着要亏本,为何还要做?徐克成说,我们是学习雷锋长大的,服务人民是最大的幸福,帮助他人是最大的快乐,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有这个医德。
为了救助来自湖南郴州山区一位面部巨大肿瘤的病人,徐克成到马来西亚演讲,筹得34万元;2007年英国伦敦电视4台来广州采访,给了徐克成5000英镑采访费;2008年,他的论文在日本低温医学国际大会上获奖共得10万日元奖金,这些均悉数捐给医院“救助基金”,用于捐助病人。
“徐院长去查房,看到病人家庭困难就会忍不住掏钱给。一次,他的口袋里有5000元,一下子就掏给病人了。”医院同事都打趣,不能往徐院长口袋里放钱,不然准一下就没了。
来过复大医院的人都知道,这里有条“高压线”——一旦医务人员接受了病人送的红包或者任何礼物,就必须承担病人的全部医药费。除此之外,还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罚,最严重的是被医院除名。徐克成说:“如果医生把自己的经济利益与病人的治疗挂钩,肯定不行。但是,如果加大医生工资及业绩的奖惩额度,将医生收入提升到良好水平,从制度上促使医务人员通过为病人提供优良的服务来获得高收入,便自然可以从源头上杜绝灰色收入。”复大医院正是以这种诚信立院的作风,赢得了患者的信赖。
精益求精屡治疑难杂症
“雷锋总是把工作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作为医生,必须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不断创新,才能提升自己、丰富自己”——徐克成
徐克成说,雷锋生前干一行爱一行精通一行,他要像雷锋那样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
创办复大肿瘤医院时,徐克成已61岁,是国内知名的消化病专家和肿瘤专家。
如此高龄创业,谈何容易?徐克成带领团队,开创了以冷冻消融(CSA)、微血管介入疗法(CMI)和联合免疫疗法(CIC)为主导的“CCC治疗模式”,为不少疑难杂症患者解除了痛苦。
2006年3月,马来西亚最大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报道了一位面部长有巨瘤的19岁高中女生洪秀慧,向全世界医院呼吁救救这位“象面人”。当时徐克成的肝切除手术仅仅过去两个月,他不顾家人劝阻毅然飞往马来西亚看望这位病人。洪秀慧及家人抱着一线希望到复大医院治疗。徐克成及其医疗团队先后5次给秀慧做血管介入治疗,用不锈钢圈将肿瘤内的血管一根根阻断,然后在CT引导下,用冷冻探针将瘤体一段段冻死。4个月后,秀慧背负多年的巨大负担被成功卸下来了。
2010年为印尼一名政府高级官员有效控制了晚期肺癌,让她重新回到工作岗位;2011年叙利亚大法官切除了重达20公斤的腹部恶性肿瘤,震惊阿拉伯地区……
出色的医术,引来海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如今该院有超过70%的病人从国外慕名而来。说起这些,徐克成欣慰地说,作为医生,必须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不断创新,才能提升自己、丰富自己。
徐克成行医半世纪,走访过数十个国家,治疗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病人,真正诠释了“医学无国界”的大爱精神。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美国知名癌症中心的邱大卫教授、新加坡免疫学专家阮润生教授、留学日本多年的朴相浩博士等来到中国工作。
徐克成常说:“患者至上,生命弥贵”。最近2年,他先后开展义诊16次,并安排医院工作人员为海珠区上万名孤寡老人免费体检。
-----------------------------------------------------------------------------------------
南方日报 评论员:广东需要千千万万个徐克成
如果仔细发现的话,每个时代,我们身边都不会缺少像徐克成这样的“活雷锋”。他们或许不在最耀眼的舞台,或许与富贵荣华沾不上边,但他们以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赢得了普遍的尊敬。他们做的每件好事谈不上有多么惊天动地,但他们感人至深的力量在于行动的持久性。在又一个全民“学雷锋”季,我们应向徐克成这样的“活雷锋”致敬。
我们应向徐克成致敬。经历时代变迁,经历种种考验,他仍然保持着朴素的雷锋精神。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事业发生过重大变化,但他在任何岗位上都牢牢抓住时代变迁中永远不变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大爱不变、奉献不悔。在本人身患癌症6年的情况下,作为著名肿瘤专家,他没有悲观消沉,反而将更多精力拿来善待每一位病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天也不敢懈怠,能为患者多工作一天,就是我人生的意义”!
我们应向徐克成致敬。他实现了职业道德与雷锋精神的统一。他认为,作为医生,要遵守职业道德,而千方百计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医德。他经营的医院不仅没有收红包、乱收费这些不良现象,甚至还常常做“亏本买卖”,帮助没有钱治病的病人。他收病人从不分贵贱,在医院里成立了“救助基金”,在他本人的带头下积极为困难病人施以援手。这是徐克成对职业道德和雷锋精神的深入理解,职业道德在最高层面与雷锋精神是相通的,那就是在任何岗位上都要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和赤子之心。
我们应向徐克成致敬。他刻苦钻研的职业精神同样是雷锋精神时代性的体现。雷锋精神不仅体现为为人民服务,还体现为对事业的高度忠诚,将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徐克成年逾六旬创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带领他的团队屡克疑难杂症。干一行爱一行精通一行,徐克成的奋斗体现了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不断锐意进取的雷锋精神。
徐克成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价值多元化的现实环境中,坚定信念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先锋。与雷锋不同的是,徐克成处在社会环境比雷锋那个时代更复杂的市场经济时代,他承载了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时代价值,继承、发扬、践行了雷锋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广东需要千千万万个新时代雷锋,广东需要千千万万个徐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