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黄金减重期
众多“胖”友已火热动身

若能边减肥边赚钱
这份心动谁能抵挡

这不
深圳一公司斥资100万鼓励员工减重
冲上了热搜


一胖毁所有?有点夸张;但毁健康,它确实不冤;胖,真的可能“养癌”!
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的文章,发现有充足证据表明:肥胖与13种癌症存在因果关联。
2023年,美国《肥胖》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18岁时超重或肥胖的人患17种不同类型癌症的风险会升高。
2023年,一项264.5万人参与的研究表明:成年早期(18~40岁)超重和肥胖的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高,以及出现高BMI的年龄越小,包括子宫癌、肝癌在内的18种癌症的风险就越高。
那么,体重为何与癌症如此紧密关联?答案,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当脂肪细胞大量堆积时,会长期释放多种致癌因子——
- 激素失衡:脂肪组织可产生雌激素,雌激素水平过高是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 胰岛素及IGF-1升高:慢性高胰岛素状态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为异常细胞提供“成长沃土”。
- 慢性炎症:肥胖者血液中炎症因子(如TNF-α、IL-6)持续升高,可导致DNA损伤,破坏免疫监控系统。
- 肠道菌群改变:高脂饮食和肥胖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增加致癌代谢物产生。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除了BMI,还有这些……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例:身高1.6米、体重60kg的人BMI=60÷1.6²=23.44,属于标准体重。
根据《柳叶刀》研究,成人肥胖的判定标准为BMI≥30 kg/m²,而体重过低的标准为BMI<18.5 kg/m²。对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则采用WHO的生长标准,若BMI低于中位数2个标准差,视为消瘦;高于中位数2个标准差,则视为肥胖。然而,考虑到种族差异和地区人群特点,我国将成人肥胖标准调整为BMI≥28 kg/m²。
此外,腰围、腰臀比、腰高比、体脂率和内脏脂肪面积等,也是常见的健康评估指标。

如何科学减重?一个总原则:管住嘴,迈开腿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6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专项行动(2024-2026年)旨在通过推广科学健身,降低居民超重肥胖率。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减重呢?
一个总原则:管住嘴,迈开腿!
饮食方面要减少高脂、高糖、加工肉类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全谷物、蔬菜)和优质蛋白。可参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的地区化食谱。同时,建议定时定量规律进餐、少吃零食少喝饮料、进餐宜细嚼慢咽、适当改变进餐顺序如蔬菜-肉食-主食等。
除了吃,减肥还有这些小窍门,如:
01 睡觉
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过劳肥”,肥胖患者应按昼夜生物节律,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02 运动
减肥中的运动一般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持续30~60分钟为宜,每周进行3~5次。此外,每天静坐和被动视屏时间要控制在2到4个小时以内,长期静坐或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要起来活动3到5分钟。
☆温馨提示☆
减脂不能急于求成
每月的减重目标应为体重的5%
快速减肥
皮肤会变得松弛粗糙
还可能出现
掉发、便秘、肝肾功能失调等情况
但不管减肥有没有奖金
咱都要合理膳食、科学运动
保持身体强健,才是奋斗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