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
小时候,母亲经常教导我“善有善报”,多做善事。我记住了。当医生不久,一次在急症室值班,一个乙型脑炎病人入院,高热42摄氏度,意识模糊。我马上为他体检,病人突然抽筋,心跳呼吸停止。我马上把身子扑到病人身上,口对口给他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胸外心脏按摩。几分钟后,病人心跳呼吸恢复。事后难免有些懊悔:因为乙型脑炎是急性传染病。我将此事告诉了我母亲,母亲说:“好孩子,你将来一定有好报。”这个病人后来完全康复。时间过去四十几年了,我一直为这次抢救感到自豪。
什么叫善事?我的理解是做给他人好处的事。医生治疗病人,做一般人不想做或不敢做的事,也属于善事。
善事不一定暴露,只要自己获得安慰就行。1990年,我在深圳一家医院工作。一天为一位七十几岁的老太太做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老太太患肝癌,同时有严重乙型肝炎。给老太太插管很顺利,但在注射药物时,刚注入几毫升,病人突然四肢抽蓄,心跳呼吸停止。我站在病人右侧,马上顺势做口对口呼吸。病人得救了。大家也没有当回事。2年后,医院抽查病历质量,时任医院传染科主任的我的夫人检查我们消化科的病历,发现有一肝癌病人的病历上这样记载:“患者术中突然心跳呼吸停止,经口对口呼吸抢救后……”。我的夫人惊异:是谁做“口对口”呀?她又想:肯定是我们家的老徐干的这种“危险事”。当晚回家问我,我只能“坦白交代”。
其实,做口对口呼吸不能算是善事,因为它是最快速的抢救方法,教科书上将其作为抢救呼吸停止的第一手段。现在有各种插管技术,可以立即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但有时还是比不上“口对口”来得快。
我在“口对口”时,常常脑里一片混沌,只看到病人的嘴巴和鼻子,其他什么也看不见。6年前的一天上午,我按例到医院各处看看。走进内镜室,医生正要为一个病人插胃镜。镜管尚未送进患者嘴巴,患者突然抽筋,眼睛瞪着一动也不动。这是典型的心跳骤停。我一边叫一旁的护士快取气管插管,一边扑上去作口对口呼吸。大约过了2分钟,患者眼睛动起来了,复苏成功。此时我才发现我的嘴巴上已是一滩病人的痰液和鲜血。事后知道患者患的是食管癌,合并有肺结核,而且是“开放性”的,痰中检查到结核杆菌。尽管很危险,但我内心似乎更充实。王振义院士曾对我说:“愈是困难的经历,愈会让上帝感动。我们所做的善事坏事,上帝均记录在案,到时会回报你。”
从哲学思维来说,我相信王院士的话是对的。2010年12月下旬,我在北京通过了我院进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答辩,到了上海,去看王院士,一方面是向老师“拜年”,另一方面也想把可能进入国家专科的好消息与老师分享。王院士很高兴,说:“这是你应该得到的,包括你的身体健康,因为你做了那么多好事善事。”他谈起几十年前资助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经历,说:“虽然花费了我的钱和精力,但患者到现在仍然健康,我也得到回报了。”他告诉我,国家即将授予他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以表彰他40年前发明诱导分化疗法治疗白血病的卓越贡献,这不就是“上天”的回报吗?王院士进一步说:“快乐就是健康,因为当你做一桩善事时,你的每个细胞都处于最活跃最健康状态,会把一切不健康的事件全部忘掉。”王院士又说:“你们救治了那位湛江大肚皮女子彭细妹,你不是感到特别欣慰吗?”
是呀,彭细妹现在我院当义工。每当我看到细妹红红的面孔和面孔上总是挂着笑容时,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回想起2009年12月19日下午3点,广东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广场上,彭细妹在几个人的搀扶下来到我面前。那时的她面孔焦黄,瘦枯的双手捧着大肚子,连衣裙半掩着高度浮肿的双腿,双脚踏着没有后跟的鞋子。3天后,我院派车将她接来我院时,呼吸急促,频临死亡。接下来,抢救,手术,切除肿瘤和囊液55公斤,术后康复,2011年春节,彭细妹变成一个靓丽的“新人”,回到茂名的家,回到几年未见的父母身边(图16)。
治疗前的彭细妹(2009年11月19日, 于湛江)
台湾企业家庆幸彭细妹(右)的新生(2011年11月)
彭细妹正在志愿者服务站
彭细妹和作者
图 16 彭细妹的过去和现在
这两年来,我总在想:与其说我们帮助了彭细妹,还不如说细妹帮助了我们。“人天福报”,“善果从善因生”。就在在我们治好彭细妹的第二年2010年,我院“人鼎兴旺”,好事连连,被广东省和全国誉为“一面红旗”……
在佛教里,“善事善报”是最基本的教诲。圣经上曾说,心中爱别人者,上帝必先爱他。伊斯兰教认为“行善者将受善报,且有余庆”。我们不知的东西太多太多,“善事善报”也许有科学基础。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主张“以天之语解物之道”。
据说科学界花了几十亿美金去寻找宇宙和外宇宙的“阴间”物质,这些物质像看不见的手在主宰我们人的思维和行为。
有人说,人如果达到“忘我”的状态,就是达到最高境界。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大力推荐一本哲学著作《物质意识和场》,认为这本书“很有新意”。书的作者是任恢忠先生,一位曾被中国哲学界誉为“两个半哲学家之一”的著名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作者把物质分为“实物质”、“虚物质”和“零物质”,把意识分为“显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物质和意识相互转化。我相信“无意识”(忘我)会转化为“实物质”(成果)。
正是这种转化,下述的一位濒死的男青年和他的母亲才有了今日的健康—
“转化”的奇迹
2011年7月14日,那是一个好日子。我正在办公室看文件,秘书小陆进来说:“院长,你马上会有一个惊喜!”说着指向门口,“谁来了?”我一看,啊!是亮亮!我三步并两步走上前,一把拉住亮亮的手,说:“亮亮,真是你吗?”陪来的护士长告诉我,亮亮今天自己在病区里走了几圈了,她说:“亮亮一定要自己走楼梯,上来看你院长伯伯。”我拉着亮亮,东看西看,好像第一次见面。护士长告诉我,亮亮的血糖已维持在正常范围,不需要持续输注葡萄糖了。我眼睛被泪水蒙住了,喉咙里好像哽咽了,说不出话来。
爱,伟大,爱,威力无穷。如果不是那位与亮亮无亲无眷的马来西亚爱心人不弃不舍的关怀,不是我院医生护士日日夜夜、无微不至、呕心沥血的救治,不是来自各方爱的汇聚,亮亮的生命历程这么会出现奇迹!
我猛然感到无限欣慰,感到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也许是“上天”,不断给我和我院“恩赐”。2006年,马来西亚“象面人”洪秀慧和陈嘉欣来了,2007年,“超级巨瘤”患者、湖南“象面人”黄春才来了,2009年,流浪两年的卵巢癌患者彭细妹来了,2010年,马来西亚音乐家、胰腺癌患者陈伟添来了,他们都在我院获得新生,都让我和我院经受了爱的洗礼。
今年,亮亮又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幸福!一年了,我们经历多少困难、曲折和思考呀!
一年多前,2010年5月份,在吉隆坡最大的华文报《星洲日报》礼堂。那是应邀到马来西亚作“别让治癌变二度伤害”讲座的第二天,《星洲日报》邀请我们为读者作义务咨询。我咨询了三名患者。第二位是一晚期舌癌患者,后来失去联系;第三位就是前述的胰腺癌患者陈伟添;第一位是年仅22岁男青年,叫黄纬明,就是前述的亮亮,身材高大肥胖,但步态不稳,神情呆滞,由母亲和女朋友陪来。同来的还有一位杜女士,是他们家的朋友。我看了他的CT,发现是胰腺病变,有三个,大小2-5厘米;再看血液化验:血糖40-55毫克/升。问病史,病人食欲奇佳,需频繁进食,否则就“昏迷”。再追问病史,母亲上腹部有一肿块,已有七八年。医生说,母子两人均不可能治疗了。他们几乎被“吓死”,准备放弃,等待“命运安排”。我诊断他和母亲均是患 “家族性内分泌肿瘤”,多个内分泌腺体均有肿瘤性病变,他的肿瘤有“功能”,血糖低是由于胰岛肿瘤大量释放胰岛素引起。这种肿瘤70%是良性,手术可以治愈,10%是恶性,早期治疗也有较好效果。我希望他和他的母亲尽快来我院治疗。
我回院后一段时间,脑里一直闪着亮亮的形象。这时收到一位署名杜友群的邮件,说正在为亮亮的治疗焦急——
徐教授:
感謝您为黄纬明(亮亮)这个小孩诊治。23日小孩會到政府醫院复診,我将与他母子會面,請求他們正視病情并從速處理。
當局者迷,道听途說,拿不穩主意是目前我朋友的狀況,我急啊!
謝謝!
杜友群 敬上
在 2010年6月15日 下午3:38,
徐教授:
您好!
又要打扰您了。想即刻安排朋友的儿子黄纬明到广州复大接受治疗。目前孩子状况不甚理想,胰脏肿瘤反而不是威胁生命主因,要害是心脏部份有肿瘤,且扩散至脊椎骨。朋友母子都很无助,真不希望一位大好青年断送生命!为了此事,我也彷徨无助且失眠,难过啊!求求您早日复函,指点迷津。
谢谢!
杜友群 敬上 2010年6月24日 上午10:19,
我回复,要他们尽快对亮亮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至少作微创“减瘤”治疗,因为肿瘤大量释放胰岛素等各种激素,会威胁生命。可以来我院,也可在马来西亚的医院治疗。但是,此后一直无消息。我向来自马来西亚的病人打听,有人说亮亮正在找“草药治疗”。
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无奈,因为这将断送亮亮的生命。其实,不仅仅亮亮和他的亲属作出了这近乎荒唐的抉择,即使世界超级智慧人在疾病面前,也会表现得无知和幼稚。“苹果”CEO乔布斯,在患了和亮亮患的同样的胰腺肿瘤后,也荒唐地迷信“饮食疗法”,误了9个月才被迫接受手术,而当时已有转移,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2011年3月份,在我院门诊大厅,有人突然拿着我写的《我对癌症患者讲实话》走到我面前,翻到第190页,说:“徐教授,你去年在吉隆坡看的那位胰腺肿瘤青年现在已病危了。”又补充一句:“他没有听你的话,命该如此。”
2011年4月份,杜友群来邮件求救,要求来我院治疗,说“目前馬來西亞國大醫院之醫生告知家屬,孩子緯明胸部,心臟與肺之間腫瘤7.5cm,是惡性,擴散至脊椎骨,晉入癌症第4期”。我当即答复,一定要在当地医院改善症状后安全地来院,千万不能途中出问题。几天后,杜友群来邮件,说当地医生给他胸腔放液几千毫升后,亮亮呼吸有了改善,将来我院。并说,亮亮天天闹着要来我院,即使死了,也心甘情愿。
6月8日,在母亲和弟弟的陪同下,亮亮来到我院。他是被机场服务人员抬下飞机的。我院的救护车开足马力,最快的速度将他送人病房。当时的亮亮人处于半昏迷状态,血糖仅有1.4毫当量/升,这比正常最低值低了80%。糖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缺少糖,能量不能产生,首先大脑会发生严重损害。他呼吸急促,心跳140次/分钟,血氧饱和度低于90,这已是到了危险界限。看看带来的CT片,亮亮的肿瘤已发展到肺、胸腔、心包、纵隔、骨、肾上腺和肝脏。
区别内分泌肿瘤是良性抑或恶性,主要依赖临床过程,如果发生转移,肯定是恶性。亮亮已有胸腔、心包腔多处转移,病变肯定是恶性;他不仅有胰腺肿瘤,还有甲状旁腺和肾上腺病变,伴有肺骨胸腺转移,因此正确的诊断是多发些内分泌腺瘤I型(恶性)。
未完待续...